無為市紅廟鎮:四舉措提高文明實踐陣地使用效能
為最大限度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資源的綜合使用效益,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提質增效,無為市紅廟鎮在如何提高文明實踐陣地使用效能上下功夫、求實效,四舉措釋放文明實踐陣地活力,變文明實踐陣地為群眾精神家園。
整合陣地資源,小陣地釋放大能量。深挖鎮域內紅色文化、歷史、旅游資源,打通資源流通渠道,搭建文明實踐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避免資源浪費和空置。近年來,紅廟鎮一方面高標準高質量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陣地,采用“1+8+N”模式,提升完善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文旅資源與文明實踐融合發展模式,依托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抗大十分校、綜合利用后的祠堂、鄉村學校少年宮以及三級養老服務中心,先后打造了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拓展文明實踐陣地范圍。通過綜合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基地、點開展豐富文明實踐活動,提高陣地資源使用率。
圖為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于2023年4月成功申報無為市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
聚焦群眾需求,推動陣地高效運轉。紅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運營在貼近群眾、走近群眾上做文章,實現陣地高效運轉,服務便民暖心。一方面,陣地建設聚焦于群眾的實際需求,合理規劃室內布局。1所8站對標對表建設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5大功能室、志愿者服務站以及積分兌換超市。功能室內配備跑步機、象棋、科普儀器以及書籍等器材,志愿者服務站內配備急救藥箱、雨傘、輪椅以及充電器等便民設施,積分超市內及時補齊肥皂、牙刷、垃圾袋、大米、油等兌換物品,配套設施完善,陣地對群眾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文明實踐陣地大門常開、服務常在。不僅在工作日準時開放,周末節假日也統籌安排志愿者排班值日,確保門不上鎖,桌不落灰,進一步提升文明實踐陣地綜合使用效益,不斷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
圖為紅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文化活動室內景
創新活動形式,文明實踐活動常新。充分利用鎮域內所、站、點以及基地等陣地資源,整合人才以及文化資源,創新文明實踐活動形式,確保群眾常來,人氣常旺。一方面,培育出3個特色志愿服務品牌,提供精準志愿服務。“紅廟尋紅”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項目著眼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情懷,讓“紅色文化”發揮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紅廟護苗”關愛未成年人志愿服務項目聚焦“護苗”行動,幫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清朗社會氛圍;“樂享銀齡”志愿服務項目以關愛空巢、殘疾以及家庭困難的高齡老人為服務宗旨,采取志愿者和戶主聯動、“多帶一”結對幫扶的方式對高齡老人開展暖心志愿服務。另一方面,結合本地實際廣泛開展道德講堂、“我們的節日”、送戲下鄉、愛心義診等受群眾歡迎、接地氣的文明實踐活動,廣聚人氣,增強群眾對文明實踐的滿意度。
圖為紅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于2024年6月7日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紅廟敬老院)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
完善機制體制,打造文明實踐“矩陣”。紅廟鎮以體制機制為引領,打造文明實踐“矩陣”。一是明確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村“兩委”主要負責同志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建立鄉鎮、村(社區)兩級書記擔任所長、站長的組織架構,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二是明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基地的功能和職責,緊緊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項重點工作組織策劃各種文明實踐活動。三是建立有效的所、站、點、基地的工作、管理、經費保障、隊伍建設、日常運行以及考核獎懲等制度,為文明實踐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遵循,確保陣地運作有序且高效。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要延伸到哪里。紅廟鎮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將文明實踐陣地建在群眾身邊,把工作做進群眾心里,“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切實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通訊員:孫世紅)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