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濱湖社區:濡須驛家親 紅鄰驛站——紅色睦鄰家園
為切實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激發居民自治能力,提升社區居民舒適度和幸福感,真正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無城鎮濱湖社區利用濱河小區物業空置用房建設濡須驛家親 紅鄰驛站,并依托該載體開展政策宣傳、便民服務、協商議事、培訓實踐等活動,進一步提升社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讓紅鄰驛站真真切切成為居民們學習休閑、議事干事的“朋友圈”。
做實“三維”服務,打造共建共享“朋友圈”自助式便民服務。打造自助式居民服務站,配備工具箱、針線包、醫藥箱等維修工具和生活用具,配備飲水機、充電板等暖心設施。個性化定制服務。圍繞中心工作和居民需求個性化定制驛站功能,打造黨員活動室、親子活動室、鄰里會議室等精品線下活動場所。針對小區的“一老一小”問題,由專業社工組織提供心理健康、親子閱讀、教育輔導等專業服務。積極開展親子活動,打造小區親子活動的新平臺。定期發動居民接受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服務站”紅色主陣地作用,成為活躍在群眾身邊的宣講室。目前已開展黨的理論學習12次。
完善的硬件設施,打造居民共樂“朋友圈”。配備書柜(書架)、閱讀桌椅及一定數量的黨報黨刊、經濟建設、文學藝術、科普生活保健等類書籍。文化活動室。注重文化陣地建設,打造總面積為80平方米的小區文化綜合體,開設書法、繪畫公益課,舉辦特色講座,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小區。挖掘道德資源,定期推選小區內的好人好事,引導社會正能量,開展小區道德講堂,通過多方位宣揚道德模范事跡,讓更多的居民學習到模范精神。截至目前已開展親子活動、道德宣講、黨員理論學習、繪畫、書法、文體活動等各類活動60余次。例如上周在紅鄰驛站活動室內舉辦的重陽節手工工藝制作的活動。
做優“三微”治理,打造治理先鋒“朋友圈”。匯聚樓棟“微力量”。堅持讓服務站“微陣地”發揮“大作用”,整合網格員、樓棟長、物業人員、在職黨員、業委會成員等各方力量,在小區、樓棟等醒目位置設立服務站公示欄,做好宣傳服務和信息公示。優化治理“微循環”,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線上建立微信群,進行事件上傳、吹哨呼叫,線下實行巡查,建立問題發現、協商處置、呼叫聯動、督辦回訪的閉環管理機制,打通線上線下循環回路,把小區居民的訴求有效收集起來。幫助群眾解決小區電梯故障、基礎設施破損、鄰里糾紛等問題,做到了“小事不出樓,大事在小區”。規范鄰里“微議事”,建立黨支部、物業、樓棟長等組成的紅鄰議事會,推廣“有事好商量、有話好好說”親民溝通法,通過多方提事、分類理事、協商定事等六步議事,推動居民在社區治理中由“旁觀者”變“主人翁”。實施和睦“微行動”,開展每周一事、鄰里互助、志愿服務等多類型公益活動,共同營造“鄰里一家親”的融洽氛圍。目前已開展紅鄰議事12次,解決居民關切問題8件。
下一步濱湖社區將繼續依托紅色睦鄰家園,給轄區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活動場所。通過開展形式豐富的文體活動,有效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做到讓紅鄰驛站成為集休閑娛樂、宣傳引導、親子互動、議事調解等功能一體的活動場所,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汪國華)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