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四聚焦”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提檔升級
近年來,安徽省無為市無城鎮緊緊圍繞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目標要求,統籌各類資源,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推動文明實踐深入人心,志愿服務精準貼心,文明風尚浸潤暖心。
聚焦陣地“怎么建”,全領域推進場所“標準化”
只有建好文明實踐陣地,文明實踐活動才能生根發芽。無城鎮本著就近就便、因地制宜,整合盤活全鎮33個村(社區)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在現有黨員教育基地、市民學校、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城市書房、老舊祠堂等既有資源基礎上,精心打造了一批“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社會治理”綜合體,同時在小區大院,文化廣場、小商店等場所根據特色將其改造為文明實踐點,使陣地更貼近群眾。目前,無城鎮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實踐站33個,城市先鋒驛站25個,各類文明實踐點45個。陣地不光要建起來,還要真正用起來。無城鎮根據地方特色,重點打造無城好人館、蕪湖市掃黃打非示范點、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傳承讀書班、國家級非遺魚燈館。并針對不同群體需求,對全鎮各實踐站因地制宜按照“5+N”設置鄉村影院、鄉村振興館、便民服務集市等多個功能室,實現“全人群、全時段、全方位”服務,獲得群眾一致好評。
聚焦隊伍“從哪來”,全鏈條激發隊伍“源動力”
志愿者隊伍是文明實踐活動的主體力量。目前,無城鎮網上實名注冊志愿者22030人,志愿者隊伍108個,其中33個村(社區)均成立了志愿服務站和志愿服務隊。隊伍來源主要為行政力量、黨員先鋒、農村群眾、社會組織,基本覆蓋全鎮村、社區志愿者隊伍集群,有效打造了無城鎮“幸福無城”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利用好現有資源,打造全鎮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基地,為將無城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無為魚燈很好傳承下來,青年愛好者組建“民間瑰寶 記憶無城”志愿服務隊,做好宣傳推介,承接大型文化活動及對外溝通交流。積極孵化非遺傳承志愿服務項目,做好魚燈、剔墨紗燈、剪紙等民間藝術學習、培訓、傳承和保護。
目前14個城市社區均打造了屬于各自社區的志愿服務品牌,如無城鎮皇武社區“鼓樓新風”志愿服務隊榮獲蕪湖市2022年度“最美志愿服務組織”,濱湖社區“太陽花”、同心社區“同心同行”、雙橋社區“五心雙橋”、城東社區“東風送暖”、文景社區“文景之春”等等往年都榮獲過無為市“最美志愿服務組織”稱號。每個社區的志愿服務品牌都與社區特色結合在一起,不僅有精準的品牌內涵,也展現了“幸福無城”隊伍建設成果。
聚焦活動“如何辦”,全方位構筑凝聚群眾“磁力場”
無城鎮始終把各類陣地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等挖掘調動起來,形成合力,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大舞臺。聚焦重點任務,謀劃主題活動。以“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為主題,塑造“語潤無城 芝言芝語”等宣講品牌,組建了黨員先鋒、五老人員、名人鄉賢、青年頭雁等理論宣講隊,用“小故事”講好“大道理”,讓黨的聲音傳入千家萬戶。根據時間節點,結合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參與度高的如書畫展、詩歌朗誦、文藝匯演、全民健身運動會等各類文體活動,以及道德講堂、家風家訓宣講、移風易俗宣傳活動,以及最美志愿者、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的學習宣講活動,全年共開展道德講堂、文化體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300余場,受眾群眾15萬人次。真正做到宣傳宣講黨的政策浸潤百姓心田、志愿服務融入生活方方面面、文明新風吹遍城鄉角落。
聚焦品牌“怎么樹”,全環節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沒有品牌就沒有影響力,活動就只能是活動。打造文明實踐活動品牌,確保常態長效,這是無城鎮拓展文明實踐的主動選擇。目前,無城鎮整合城市社區現有資源,提煉打造“語潤無城 芝言芝語”理論宣講品牌項目、“‘鄰’距離·愛心集市”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無城之光”文化惠民品牌項目,并指導14個城內社區根據市民所需,每年至少創新打造一個志愿服務創意項目,如“鼓樓新風”志愿服務隊針對老城區老年人居多,打造了為腿腳不便、困難老人免費上門服務的“愛心剪刀”義剪項目;針對轄區退休老干部居多,利用好退休老干部群體的優質資源,讓退休老干部老有所樂、繼續發光發熱,打造了“悅銀齡”志愿服務項目,“五心雙橋”志愿服務隊利用轄區內特殊教育學校,專門為孤獨癥兒童打造了“星星守望”志愿服務項目;“文景之春”志愿服務隊結合“走親戚”這項工作,借助捐贈、義賣的方式,為“親戚戶”打造了“點亮微心愿”等多種服務形式的志愿項目。無城鎮堅持“一站一品牌、一點一特色”,把文明實踐的“觸角”延伸到不同領域、各行各業。(潘銀花)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