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助推黨史學習教育
文明實踐沐春風,黨史教育入心來。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無為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成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用足用活各類教育資源,創新學習形式,打造新型載體,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聚焦“強服務”,建設厚植民生福祉的“志愿之家”。無為市各級志愿服務組織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積極對接群眾需求,深度發揮鎮、村、社區黨組織軸心作用,各部門單位志愿服務隊結合聯系共建社區(小區)開展“雙報到”制度,每人每月至少2次到聯系共建社區(小區)開展志愿服務,結合文明城市建設,重點聚焦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老舊小區屋頂滲漏、立面破損及物業管理等困難事、煩心事,以及菜市場、背街小巷、公廁、綠地等民生所愿,利用“吹哨報到”將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征集“上”來,通過文明實踐活動將便民惠民舉措落實“下”去。在出臺一批惠民舉措的同時,立足崗位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同頻共振。
傳播“好聲音”,匯聚培育時代新人的“能量磁場”。無為市充分運用“兩中心一平臺”優勢,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營造“黨的盛典、人民的節日”濃厚氛圍。依托全市296個文明實踐站、所,充分挖掘鄉土人才資源,引導吸納“五老”、鄉賢名人、各級道德模范、百姓名嘴等加入“黨史宣講小分隊”行列,組建群眾身邊永不走的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力量。截至目前,已開展“永遠跟黨走”新時代宣講志愿服務活動26場,宣講受眾已達1.5萬人。通過開展線上“微課堂”、線下“微黨校”宣傳教育,以菜單式、點播式、體驗式等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斷延伸學習觸角,通過盤活激活、聯通共享的方式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構建“中心、所、站、點”四級宣講全覆蓋學習教育網絡。同時充分利用學習強國、“智慧無為”APP、“無為發布”微信公眾號、抖音小視頻等融媒平臺,創新性開設“黨史上的今天”“濡須風云知多少”“無為人說無為”等欄目,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實現“面對面”和“面對屏”相結合宣講,讓群眾既能在中心進行學習,也能“宅”在家里學習黨史。
建好“新陣地”,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實踐課堂”。無為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群服務中心相結合,不斷整合資源,挖掘本土紅色資源,拓展教導功能,打造出一體化黨史學習教育的“新陣地”。積極引導駐村干部、第一書記、農村黨員等基層一線同志加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現村(社區)“兩委”干部、農村骨干隊伍培訓全覆蓋。利用清明節、學雷鋒日等時間節點,結合實際情況和百姓需求,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紅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利用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皖江烈士陵園等身邊的紅色資源,通過主題黨日、情景黨課、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多種方式,組織黨員干部深刻領悟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開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深挖 “擂鼓詩人”田間的紅色故事,組織老黨員為轄區的黨員講述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石澗鎮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村史館,開辦“學黨史 守初心 踐使命”等系列展覽活動。蜀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三尖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學黨史緬懷英烈 砥礪前行”活動。(通訊員潘浩)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