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無城鎮:做青團話清明 學民俗承傳統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吃青團也是我們的民俗。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泰山社區開展了以"做青團、學民俗、承傳統"為主題的做青團活動。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稓v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
4月2日下午,泰山社區工作人員和禾康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人員早早地來到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始忙活起來了,我捻青、和粉,你揉粉、裹餡,準備工作好了以后,社區居民陸續過來,開始動手做團子。不一會兒一個個模樣俏麗的團子就成型了,然后擺入蒸鍋。不久后,散發著淡淡糯香,碧綠碧綠的團子出爐了,一分鐘不到,幾十個青團子一下子就被居民們“搶”光了。大家一邊喜滋滋地品嘗著自己制作的美味健康團子,一邊津津樂道:“現在的清明節啊,青團子都外面買,好久沒有嘗到自己親手做的了,這次終于又吃到熟悉的味道,真香。”活動中,社區工作人員還向居民宣傳文化祭祀相關內容,倡導轄區居民用綠色低碳方式代替傳統的燒紙祭祀,讓綠色環保的祭奠方式成為社會新風尚。
活動不僅傳承了傳統老手藝,找回了熟悉的清明味道,還讓大家真正融入到了社區活動中來,拉近了社區居民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引導社區居民度過了一個低碳文明的節日。(毛曉娟)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