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鎮慶豐村:黨史引領鄉風文明 助力鄉村振興
講文明,重禮儀,樹新風,讓文明新風引領鄉村振興之路。連日來,慶豐村持續學習黨史和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從樹新風、除舊俗、清惡習開始,以鄉村治理作為抓手,不斷推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傳承文化基因的青山綠水藍天、宜居宜業之勢日益脫穎而出。
樹新風 習禮儀
民風淳則社稷安,以民風帶鄉風。劉渡鎮慶豐村人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新風、習禮儀無處不在,每個家庭成員立志做有“禮”走遍天下的謙謙君子。
樹新風,習禮儀,孝父母,報國恩,既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慶豐人的行為準則。其樂融融的家風家訓,有效促進了家庭和睦。親人們相敬如賓,迸發出創造力,更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鄉村振興的基石。
文明新風彰顯軟實力。慶豐村推進個人養成文明行為作表率、當道德模范,輻射周邊、深刻地影響著周圍群眾?!笆锊煌L,百里不同俗”,慶豐人倡導新風同時,充分包容和尊重他人。用愛的情懷和厚積薄發人文涵養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為慶豐村長治久安、實施人才強村提供堅實支撐,讓急需人才愿意扎住根、留下心、謀發展、促振興。
小舉動 清惡習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樹文明新風,事無巨細,須從小做起,慶豐村從倡導一個煙頭不落地,挖掘文明的深度與廣度,從樹上易拉罐做成的簡易新煙缸,到公共場合設置收拾煙頭垃圾舊時壇,吐故納新既是文化內涵拓延,也是文化傳承創新。
推動煙頭不落地,看似小事,卻杜絕了隨意丟、任意吐的陋習,以此銜接鄉村治理、美化環境,慶豐村做法可謂點對了戲、唱準了譜,善用文化淬煉旺火祛除了村民的壞毛病,為實施鄉村振興作了有效鋪墊。
立新約 除舊俗
彩禮高價“娶不起”、變味的人情帳“還不完”等舊習絕對是移風易俗建設的麻煩制造者,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攔路虎”,阻礙社會進步早已是各界達成的共識。
如今,在慶豐村取而代之的《村規民約》中內容明、說理透,“幸福不是靠和要,是擼起袖子加油干”“隨禮往來就兩百,不把人情搞成債”的觀念深入人心。
慶豐人民普遍遵守的村規民約,也表現出重塑獨特自有文化是發自骨子里的自信,釋放出強大威力,在推進鄉村治理中更是喊出了“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口號。在這一思潮引導下,慶豐村人民掀起清除舊思想活動,成立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緊張籌備著“新風堂”、紅色教育活動中心等場所,進一步完善的組織章程和制度,在諸如疫情防控、疫苗接種,婚姻嫁娶、社會治安、鄰里互助、紅白喜事簡辦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作用。
“倡導文明新風,實現和諧中國夢”。慶豐村人民在追求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進程中,不斷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促產業發展、促鄉村振興,讓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宏偉目標逐步變為現實。(劉渡鎮)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