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溝鎮:綠色安全祭掃,倡樹文明新風尚
今年清明節到來的同時伴隨著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大考”,為避免人員扎堆聚集祭掃,4月1日,無為市陡溝鎮開展文明祭祀志愿服務活動,大力推動綠色文明生活風尚,讓傳統清明節逐漸回歸“清凈”與“文明”。
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倡導文明祭掃新風尚
大規模人員返鄉流動和群眾聚集扎堆極有可能加大病毒擴散和交叉感染風險,造成聚集性傳播。為守住戰“疫”成果,該鎮第一時間召開清明期間疫情防控暨文明創建工作會議,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平臺,組建由行政執法大隊成員、青年干部、鎮村志愿者等成立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
從4月1日起,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的40多名志愿者分8組走村入戶發放倡議書、開展巡邏勸導,號召村民清明期間不燃放煙花炮竹、不焚燒紙錢,勸止聚集祭掃。此外,還通過村內廣播、流動喇叭、LED屏、宣傳車、張貼標語等形式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截至目前,共發放文明祭掃倡議書3000余份,懸掛宣傳橫幅100余條,引領群眾樹立良好家風,營造文明祭祀氛圍。
為從源頭做好文明祭掃工作,陡溝鎮逐一摸排超市店鋪,要求商家按規定嚴禁出售香燭紙錢等祭掃用品。活動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與支持,不少村民紛紛表示,疫期祭掃安全防護很重要,以鮮花代替香蠟紙燭,祭奠的方式變得更文明環保。
“頭雁”以身作則告別傳統祭祀陋習
千年風俗一朝改,轉變思想是關鍵。面對農村老年群眾多,易俗難度大的現狀,該鎮向各單位發出倡議,廣大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簽訂文明祭掃承諾書,用實際行動影響帶動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同時,充分發揮村干部、紅白理事會、五老人員作用和自治組織力量,結合前期外地人員摸排情況積極勸導外地親友暫不回鄉祭掃。紅星村紅白理事會由社區兩委成員、退休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10人組成,清明期間,理事會成員紛紛上陣,號召群眾采用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綠色生態方式寄托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青年志愿者積極推廣線上“云祭祀”、代祭掃
受疫情影響,大學延期開學,不少大學生響應號召留守在家。在陡溝鎮鳳凰橋社區,幾位大學生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他們一邊勸導群眾購買炮竹、紙錢,一邊積極推廣皖事通APP線上“云祭祀”功能,引導群眾網上文明祭掃,減少因燃放鞭炮、焚香燒紙引發的火災隱患和環境污染,展現文明風采。“開學延期,但愛心不能延期,臨近開學了,我們還想再為家鄉做一點貢獻。”她們表示。為更精準建立供需機制,陡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還組織青年志愿者對有需要的群眾開展集體代祭掃定制服務,為不便出行的老人、離家在外的游子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呂葉晨)
責任編輯: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