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良:助人為樂熱心腸 防汛一線顯擔當
人物簡介:田國良,男,1963年9月出生,無為市高溝鎮群英村中心自然村村民。
事跡簡介:田國良,他助人為樂,關心公共利益。他為池塘清淤,特別關心鄰里之間的生活。他總是樂于助人,無論是誰家遇到了困難,他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入汛以來,主動請纓參加防汛工作。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他仍然和年輕人一樣堅持巡堤查險。田國良說:“我雖然不是黨員,但我的兒子是黨員,村黨支部為防汛巡堤查險,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日夜奮戰,我們志愿者要時刻聽從黨的號召,團結一心,與村黨支部一起為抗擊洪水作出應有貢獻。”
正 文:
田國良是村里的一位普通農民,他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但他的眼睛里總是閃爍著善良和熱情的光芒。他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給人一種親切和溫暖的感覺。田國良是村里的好人,他總是默默地幫助別人,從不求回報。
熱心公益熱心腸,清淤池塘暖民心
田國良一直關注著村里的池塘。門口的這個池塘已經很久沒有清淤了,水變得渾濁不堪,村民們都不愿意在這里洗衣服或者釣魚。田國良看到決定自己動手清理池塘,讓池塘恢復往日的清澈。
于是,田國良開始了他的清淤工程。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帶上工具,來到池塘邊。他脫掉鞋子,卷起褲腿,小心翼翼地走進池塘。水很涼,淤泥很厚,但田國良毫不在意。他用手中的鋤頭和鐵鍬,一點一點地挖掉淤泥,然后裝進桶里,運到岸上。他的動作很熟練,他的臉上總是掛著滿足的微笑。
經過田國良的辛勤努力,池塘終于恢復了往日的清澈。田國良在池塘邊安裝一塊大平臺,使大家在池塘邊清洗時更方便更安全。村民們看到后,都紛紛來到池塘邊,洗衣服、釣魚,甚至還有人來游泳。田國良看到這一切,心里充滿了喜悅。
心系獨居老人,傳遞溫暖與關愛
田國良關心村里的獨居老人生活。他喜愛垂釣,閑來無事時,經常去釣魚,每次釣到的魚,他都會送到獨居老人的家里。老人收到魚后,總是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田國良總是笑著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您不用客氣。”
田國良還經常幫助老人干農活。有一次,老人種的玉米熟了,但由于身體不好,無法將玉米收回家。田國良知道后,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來到老人的玉米地。他幫著老人收割玉米,然后一捆一捆地背回家。田國良的背已經被玉米壓彎了,但他仍然堅持著,直到把所有的玉米都收完。
在老人的農忙季節,田國良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他每天早早地來到老人的地里,幫著老人干這干那。無論是播種、施肥還是收割,田國良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他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濕透了,但他的臉上總是掛著滿足的微笑。
上陣“父子兵”齊心守大堤
防汛就是責任,汛情就是命令。當前,長江水位不退、險情易發,防汛進入緊張階段。在防汛的關鍵時刻,田國良的兒子田雨作為一名村干部,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防汛救災工作中,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群英村位于長江大堤邊,是防汛工作的重點區域。面對日益嚴峻的汛情。田雨積極開展清障、搭設防汛工棚和帶隊巡堤等工作,每天往返于大堤上,仔細觀察水位變化,排查安全隱患。他深知,大堤的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決不能掉以輕心。因此,他嚴格執行巡查制度,確保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田國良每天打電話給兒子田雨詢問汛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村委會開始召集人員組成民工巡查工作隊時。田國良立即報名參加。積極參與防汛救災工作。當問他:巡堤查險工作很辛苦,上大夜班身體吃得消嗎?他堅定地說道:能、服從安排聽指揮,保證完成任務。
田國良,一個經驗豐富的防汛“戰士”,深知每一處細節都可能關乎大堤的安全。他帶著多年的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仔細巡查在能、的每一寸土地上。
他仔細查看是否有過埂潮點,這些地方往往是大堤的薄弱環節,一旦發生滲漏,后果不堪設想。田國良用他粗糙的手指輕輕觸摸著土壤,感受著其中是否有異樣的濕氣。他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隱患。
在巡查的過程中,田國良也會遇見一些雜草。他知道,這些雜草可能會妨礙觀察,甚至掩蓋住隱患。因此,他會毫不猶豫地將它們清理掉,確保大堤的每一處都清晰可見。
田國良的嚴謹和細致,讓人們對他充滿敬意。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做責任和擔當。
田國良和田雨“父子兵”始終并肩作戰,共同面對困難和挑戰。他們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及時上報水位變化。同時,他們還積極參與應急處置工作,搬運沙袋等為抗洪救災貢獻力量。
田國良的善舉感動了村里的每一個人。他的愛心傳遍了整個村子,人們都紛紛向他學習,爭做好人好事。在田國良的帶動下,村里的風氣變得越來越好了。
田國良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他的善良和熱情卻感染了每一個人。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做好人好事并不需要什么特別的條件,只需要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熱情的手。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像田國良一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通訊員:湯悅)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