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竹英:堅強母親為殘疾兒子撐起一片天
黃竹英,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名字,在鶴毛鎮岳山村,有這樣一位“最美母親”,她就是黃竹英。三十余年來,她不離不棄地悉心照顧著殘疾兒子,用陪伴和堅守譜寫著人間大愛和母親的傳奇。周圍知情者無不交口稱贊。提到黃竹英的名字,大家都尤為敬佩。今年56歲的她,三十幾年如一日用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她堅持用自己瘦弱的臂膀,為殘疾兒子撐起一個溫暖的港灣,彰顯了人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母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如果說世界上有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那必定是母愛。在無為市鶴毛鎮岳山村,也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就是黃竹英。三十多年來,她不離不棄、悉心照顧殘疾兒子,用陪伴和堅守譜寫著人間大愛和為母傳奇。身邊知曉的人,一提到黃竹英的名字,無不交口稱贊,欽佩不已。
黃竹英,一位56歲的普通農村婦女,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伴隨著一陣“呱呱”啼哭聲,整個代洼村打破往日的寧靜,一個白胖小孩的降臨,不僅讓這個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歡聲笑語,也給整個村莊帶來了生機。但好景不長,她的兒子就出現了一系列不正常的情況:夜晚不明原因的哭叫,睡眠過多,吸吮無力,咽食困難,易夢多驚等。當黃竹英在喂養過程中,發現到這小孩不能按正常發育標準生長時,她一下緊張起來,決定和丈夫一起把兒子帶到醫院去檢查,結果被主治醫生診斷為腦癱。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一家人一下子陷入無比的悲痛中。接下來的日子里,黃竹梅到處尋找醫院,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并欠下了不少的外債,可天不遂人愿,她兒子的病依舊沒能治好,頓時一家人陷入了極度困窘之中。與此同時,她兒子的病癥越來越嚴重,出現了智力低下,語言、聽力、視力障礙,甚至肢體無法正常行走坐立。有親戚朋友勸她放棄,讓她趁年輕再生個孩子,看著孩子無辜的臉龐,黃竹英于心不忍。倔強的黃竹英非但沒有放棄,還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養好這個孩子。
黃竹英曾聽醫生說,零到六歲是孩子發育的黃金時期,經常給孩子按摩,陪孩子講話,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并發癥。于是她每天堅持給孩子按摩、一有空就陪孩子聊家常,說開心的話。盡管孩子不一定能聽懂,她也樂此不疲。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孩子的康復進度是同期患兒中最好的一個,思維智力并不比同齡小朋友差多少。醫生說這是極為少見的,一定是媽媽心血付出的回報。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次,黃竹英剛把擦過身的兒子從床上抱起上廁所時,不料一失手,頭重腳輕的她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好長時間沒能站起來,看著媽媽倒在自己面前,癱瘓兒子在一旁一個勁地“啊啊”大哭大叫,而黃竹英只能無助地躺在地上,閉上了雙眼,嘴里發出微弱而模糊的聲音:“兒子,你摔痛了沒?”。因勞累過度,黃竹英患上了嚴重的腰肌勞損,每逢陰雨天,就會痛得不能動彈。為了照料癱瘓兒子,她竟抽不出半天的時間去看醫生。都說兒子是母親的心頭肉,隨著兒子體重的不斷增加,黃竹英抱兒子也越來越吃力。每當兒子難抱起時,她就急得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但一抬頭看到癱瘓在床的兒子那渴求母愛的眼神,卻又不忍心地一次又次地放棄了。
轉眼間,兒子到了上學的年紀,看著同齡的孩子一個個背上書包上學,黃竹梅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難過,因為她的兒子因為腦部疾病,導致身體殘疾,沒辦法上學,也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會隨意發火,經常在母親剛為他換好衣服和床單后,又很快將它們弄臟,而黃竹英總是不厭其煩,一遍遍地幫他清理,讓他能夠穿得暖、住得凈。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兒子從來沒有生過一塊褥瘡,更沒有一頓吃不上飯。可以說,幫兒子穿衣、喂飯、擦澡、排便是她這么多年每天必做的事兒。從日常起居到吃喝拉撒,黃竹梅,用最真摯的母愛延續著疾病纏身的兒子生命的曙光。付出就會有收獲,經過黃竹英多年來的悉心照顧,兒子從剛開始的臥床不起到后來能坐著椅子。
黨恩春浩蕩,葉葉總關情。村里得知情況后,積極幫她兒子申請了一個輪椅,方便她白天將兒子搬到輪椅上,天晴時,她能將兒子推到院子里或外面曬曬太陽、吹吹風。除此以外,村里還及時幫他兒子辦理了殘疾證,殘護補,逢年過節就去慰問她們。雖然政府給她提供了各種關心關愛,但黃竹英依舊不等不靠,自食其力。除了在家開了一個小賣部之外,還在菜園里種種菜,養雞鴨等,通過勤勞實干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每天天不見亮,黃竹英就起床為兒子準備早飯,然后幫兒子穿衣,排解大小便。等兒子洗漱好吃完早飯,坐上輪椅后。才將小賣部打開,讓兒子守著小賣部,她又抽時間去喂雞喂鴨,清理雞鴨糞便,以及栽種一些蔬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歲月無情地帶走了她的青春,留下了稀疏斑白的頭發和一張枯黃蒼老的臉。
黃竹英三十多年照顧殘疾兒子的日常生活,在鄰里鄉村已傳為佳話。“她是個了不起的母親,含辛茹苦照顧兒子這么多年,這其中的苦,有些我們能看到,有些看不到的,能遇到這樣好的母親是她兒子的修來福分啊。”到小賣部買東西的村民感慨萬千地說道。黃竹英卻說:“每個人的境遇不同,兒子是我生的,我就有責任養好他!永遠陪著他!”說時眼淚已經繞著眼眶打轉,因為她很清楚她是不可能陪他到最后的。現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好一些,這樣可以照顧兒子久一些。
她就是這樣一位母親,面對磨難,她選擇了堅守和忍耐;面對不幸,她選擇不離不棄。她的艱辛,常人無法想象,她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帶著兒子一起走過黑暗的隧道,走出不幸的陰影。用自己瘦弱的臂膀,為殘疾兒子撐起一個溫暖的港灣,彰顯了人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母愛。(李杰)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