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姐:孝悌傳家 5旬農婦數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顧一家老幼
程福姐,劉渡鎮慶豐村一名普通的農婦,娘家母親智障、哥哥殘疾,她幾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照顧母親和哥哥。結婚后,程福姐每天早早就起床煮好早飯,把婆家這邊收拾妥當,再急急忙忙趕回娘家照顧母親和哥哥。為了生計,丈夫外出蕪湖務工,她不得不跟隨前往,但她依舊每天早出晚歸,往返數十公里,照顧母親和哥哥,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年。對待公公,程福姐也是盡心盡力,公公生病住院,躺在床上不能動,她服侍公公三周,喂飯、洗漱……好言安慰公公,讓他寬心。公公的胃不好,她每天為公公煎藥,又給公公準備好出門衣物,將公公照顧得無微不至。程福姐的事跡讓身邊人都十分感動,受到了鄰里的一致稱贊。
從村到她租的蕪湖市區房九十公里,從租住的房到村,也是九十公里。兩地九十公里來回奔波的好人程福姐,僅僅依靠著一輛兩輪電瓶車,這讓普通人難以想象。可就這樣的日子對她來說,是平常的生活,是快樂的源泉,她樂此不疲……無為市劉渡鎮慶豐村程福姐,她用羸弱的雙肩挑起了的家庭生活重擔,詮釋了什么是人間至孝至賢、大愛無邊。
照顧母親哥哥不離不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程福姐的父親早年去世,母親患有精神障礙,生活不能治理,哥哥肢體殘疾,程福姐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與丈夫結婚后,她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她依舊每天來回婆家和娘家,無論刮風下雨,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照顧母親和哥哥。丈夫對程福姐照顧母親和哥哥也十分支持,農閑時經常去岳母家照料。在孩子出生后,程福姐更忙了,她時常將孩子托付給公公與丈夫,有時公公和丈夫外出工作,程福姐只能帶著孩子回娘家。
做飯、洗衣服、端湯送水、洗臉洗腳、揉肩捶背……村民常常看到,她背著孩子在娘家做著各種各樣的家務、照顧母親和哥哥身影。日復一日的精心照料母親和哥哥,程福姐從沒說過一句怨言。母親年邁,腸胃不好,不能吃涼食,在飲食方面,程福姐十分注意,把飯菜做得很精很爛,每次都是自己嘗過熱涼后,再一勺勺喂給她吃。哥哥行動不便,他經常推著哥哥去村里的廣場曬太陽,與村民們拉家常,逗哥哥開心。對于程福姐的付出,哥哥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沒有妹妹就沒有母親和我的現在,辛苦她每天照顧我們”哥哥的眼里泛起淚光。為了生計,2013年程福姐跟隨丈夫前往蕪湖務工,她回娘家的路更遠了,但她依舊每天騎電瓶車往返數十公里,照顧家人,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年。左鄰右舍對程福姐無不交口稱贊,程福姐卻說:“父親不在了,我要擔負起照顧母親和哥哥的責任,這是我應該做的。”她用愛心、孝心、責任心給母親和弟弟筑起溫暖的家。
孝順公公無微不至
結婚以來,程福姐一直與公公居住一起,可她從沒與公公紅過臉。也正如此,她把公公和母親擺在同等位置,從無區別對待。有一次公公生病住院,躺在床上不能動,她服侍公公三周,喂飯喂水、端屎倒尿,耐心安慰公公,讓他寬心。
如今公公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行動不便,生活起居完全由程福姐照料。由于年邁,公公的牙齒和腸胃不好,程福姐一日三餐經常做一些軟爛的食物,平時買香蕉、芒果等易消化的水果給公公,她每天早起把公公吃的中草藥煎好晾涼送給公公。對于公公提出的一些衣食住行上的要求,程福姐也會盡量滿足。公公不滿意的事,她從來都是小心翼翼規避,別人不理解,有時問她,“有時明顯是你公公挑刺,你為何還要忍讓?”她卻說“公公年紀大了,很多事有他的想法,讓一讓有什么錯,家和才能萬事興!”
教育孩子樹立榜樣
“媽媽做好了,孩子將來就會是個善良的人”。這是程福姐自小就認定的理。這位識字不多的農村婦女,對孩子的教育一直很嚴格。在程福姐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十分懂事,有好吃的都會第一時間先送給爺爺一份,幫爺爺按摩捶背,逗爺爺開心,寒暑假經常幫助媽媽做家務。有次公公生病住院動手術,恰巧遇上孩子生日,往年她總會提前給孩子訂一個大蛋糕,現在因為公公病了,手頭拮據,但孩子的生日媽媽永遠記得,晚上11點,程福姐回家電瓶車上系著一個小小的蛋糕,讓還在一直做功課的孩子忍不住眼眶濕了,孩子明白,那只小小的蛋糕,只是供他一個人。愛的氛圍讓孩子很爭氣,每次考試,孩子都會用優秀的成績單和各類獎狀來報答媽媽對她的養育之恩。
孝老愛親終不悔,弘揚美德好典范。程福姐數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公、照顧母親和哥哥、撫養子女,樂于奉獻,用柔弱之軀撐起養家的重擔,用實際行動書寫良好家風。(張哲)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