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伶柯:70后農婦創業致富 扶危濟困暖人心
張伶柯,1973年7月生,無為市橫步橋傳統木榨油廠法人。張伶柯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她敢想敢干,幾年間將一個瀕臨倒閉的農村企業,發展為年產值約一千多萬元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在成功經營企業的同時,她不忘回報社會,她帶動200多戶貧困戶種植菜籽、芝麻,實現增收就業,幫助貧困戶解決就業困難,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奉獻愛心、回報社會,捐款捐物達數十萬元。她先后被評為安徽省百名農村產業女性帶頭人、無為市十佳巾幗創業之星,2021年獲評無為市領頭雁創業之星,當選蕪湖市人大代表。2022年被評為“無為好人”,第七屆無為市道德模范。
勇擔責任,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在企業獲得發展的同時,張伶柯主動幫助困難群眾增收就業。她實施訂單農業,與周邊種植貧困戶簽訂綠色無公害菜籽、芝麻收購協議,以點帶片增加種植,帶動200多戶貧困戶種植菜籽、芝麻,幫助種植貧困戶實現增收。通過把小農戶組織在一起,在銷售環節上實現規模化,避免因為產量小而沒有經銷商收購,簡化了供應鏈環節,在降低市場流通成本的同時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根據市場需要合理組織生產,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有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對于貧困戶,都是“高買低賣”,即高價收購他們的菜籽等農副產品,低價銷售商品。她還幫助生活困難群眾就業,對困難群眾開展就業和技能培訓,堅持以困難群眾就業為先,為困難群眾提供就業機會。特別是上了年紀的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加了收入。截至目前,張伶柯200余名困難群眾在張伶柯的幫助下,走上了工作崗位,實現脫貧致富。
情系老幼,主動幫助弱勢群體
張伶柯樂于幫助別人,只要是有困難的人找到她,她必會伸出援助之手拉一把。當聽說身邊有大病患者,她都義不容辭地捐款。2022年2月份,張伶柯偶然得知附近一位貧困村民得了癌癥,兒子正在上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她便帶了紅包、水果和牛奶去看望他,現場捐助了5000元,并承諾每年提供資助直到孩子走上工作崗位。至今她累計資助10余名大病患者。她長期為幫扶一名殘疾低保戶,為他提供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她還設立“為民代辦點”,幫助貧困戶、留守老人網上買賣生活用品和農產品,為困難老人提供住所,向困難婦女兒童捐款。她的善舉在鄰里間傳為佳話。
熱心公益,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張伶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2017年5月份,扶貧工作組駐村幫扶。她主動自費改造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添置空調、洗衣機等用品,為扶貧工作組提供了食宿便利,幫助他們更好地駐村幫扶,心連心一起助力脫貧攻堅,自己一家三口則搬到油廠里住了下來。
2016年、2020年無為兩次特大洪水期間,她捐贈防汛編織袋2萬余條以及面粉、大米、蔬菜等物資,看到防汛人員每日每夜的輪流值班非常辛苦,她騰出廠房,半夜里起來打掃衛生,從自己家里拿出床上用品鋪了兩張床位,讓他們勞累后能有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休息,并每天向防汛人員提供飯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張伶柯捐款捐物,為群眾發放口罩,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堅持經營銷售面粉、米、油等生活必需品,非常時期時,村民們大量搶購大米、面、油等,她耐心地勸說給他們:“天氣漸熱,吃多少買多少,不要聽信謠言買不到,到時候壞了可惜,如果真的買不到,哪怕我自己不吃都把我家里米、面、油給你們吃”。同時向村民普及防疫知識,宣講防疫政策。她主動提供廠房作為常態化核酸檢測點,并參與維持秩序等志愿服務。2022年上海疫情期間,她組織人員幫助脫貧戶菜農搶收蔬菜送到物資供應點,支援上海抗疫。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公民的責任與擔當、初心與使命,為社會貢獻力量。
張伶柯肯吃苦,不服輸,有闖勁,她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一條致富道路,成為新時代農村婦女勤勞致富的榜樣。她堅守本心,在做好事業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用行動證明了對社會的愛心責任,傳遞著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正能量。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