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丹心化作春雨灑 贏得桃李滿園香
李芳芳,現(xiàn)擔任無為市繡溪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師、班主任工作。李芳芳老師在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用擇一行終一生的匠心,奮斗在教育第一線,先后獲評無為市“骨干教師”“優(yōu)秀教師”“無為好人”等榮譽。她勤于學習,所教學科成績名列前茅;勇于創(chuàng)新,撰寫的論文多次獲獎,輔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多人次獲獎;善于管理,所授班級多次評為“無為市優(yōu)秀班集體”她時刻關愛留守兒童、關注特殊個體、關心學生,資助貧困學子,多措并舉讓一個單親孩子變得樂觀向上、健康幸福,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愛心媽媽”。作為警嫂、母親、教師,她任勞任任怨、默默奉獻,甘心扎根基層,一邊無悔地支持著刑警丈夫的工作,包攬家務事;一邊做好支教學校與繡溪小學之間的工作,24年來從來沒有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小學教師,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她苦學不倦,勤耕不輟,無論12年農村、還是12年城區(qū)從教,用擇一行終一生的匠心,用無悔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去換取人生的價值,換取家長、學生、學校、社會等四方點贊,先后獲評無為市“骨干教師”“優(yōu)秀教師”“無為好人”等榮譽。
砥礪前行 不忘進取
李芳芳于1997年畢業(yè)于幼兒師范學校,本科學歷。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她憑著一顆愛學生的心,在教育的沃土上,兢兢業(yè)業(yè)、辛勤耕耘、默默奉獻。一路走來,她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寫滿了執(zhí)著勤奮、謙遜和求實。
她勤于學習。李芳芳老師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源源不斷的流水。”剛走上講臺時,她虛心向老教師們求教,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業(yè)務水平。同時,在繁重的教學之余,她用不懈的努力來充實自己,不斷給自己加碼,還通過自學,先后取得了漢語言專業(yè)專科、本科學歷證書。她所教學科成績都能學校乃至學區(qū)名列前茅,學生綜合素質得到較大提升,贏得了學校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她勇于創(chuàng)新。李老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一邊投身教學實踐,向身過老師學習、向優(yōu)秀教師學習、向理論書刊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書刊成了她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一邊總結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積極參加教育論文比賽、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作業(yè)設計大賽,取得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成果。她撰寫的2019年少先隊教育論文《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獲無為市二等獎;2019年撰寫的數(shù)學論文《在情境中理解,在活動中建構》獲無為市一等獎、蕪湖市三等獎;2019年在蕪湖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指導的學生分別獲蕪湖市二等獎、三等獎;2020年指導學生的數(shù)學小論文《怎樣分蛋糕——數(shù)學的魅力無處不在》獲得無為市二等獎;2021年無為市作業(yè)設計大賽中獲無為市一等獎。
她善于管理。作為擔任了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任務比一般老師承擔的更多,她每天更早一點上班、更晚一點下班,任勞任怨加強班級管理。在班級管理中,她把“愛學生”放到第一位,抱著一顆愛孩子愛工作的心,精心呵護學生,與孩子們平等相處,用愛心溫暖學生、用童心去理解學生、用耐心去教育引導學生,所帶的班級呈現(xiàn)班風正、學風濃、面貌新的狀況。多年來,她所授的班級也多次評為“無為市優(yōu)秀班集體”。
春風化雨 將心注入
她關愛留守兒童。在學校成立的“留守兒童之家”幫扶活動中,李芳芳老師能夠主動充當“愛心媽媽”,每周和留守兒童開展一次談心活動,悉心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關懷和教育。一次一次幫扶中,她讓留守兒童感到潤物細無聲的媽媽般溫暖。
她關注特殊個體。李芳芳老師對離異的單親家庭格外關注、加強溝通。她的班上有一名學生,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隨母親生活。其母親迫于生計,經(jīng)常出門在外,對孩子照顧少,孩子的學習生活受到影響。一天上課,這名學生竟然哭了起來。詢問了解到原來是中午沒有吃飯,餓哭了。李老師知道這一情況后,十分關心,馬上買來飯菜讓孩子吃飽。看到此情此景,李芳芳老師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幫這名學生。她多次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的時間,來到這位學生家進行家訪,有時還主動和家長電話交流,并且在班上發(fā)動學生成立愛心小組,幫扶這位同學,輔導他的學習。同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鼓勵他積極參與角色表演,還時不時把他帶到家里給他加餐、補充營養(yǎng)。每年“六一”節(jié),她都給這名學生買新鞋新衣服。后來,在李芳芳老師無微不至的照料關懷下,這位原本性格內向不愿說話的學生變得樂觀向上、健康幸福。
她關心學生。在李芳芳老師的心里,每時每刻都裝著學生,唯獨沒有她自己。2017年,李芳芳的父親身患重病時,她都沒有向學校請過一天假,在病床前好好陪伴一下父親,送父親最后一程。每提及此事,她都如鯁在喉,十分內疚。很多老師都勸他,把工作放一放。她總是笑著說:“班主任雖小,但責任重大,一點都不得馬虎。我的家庭需要我,班上的孩子更需要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李芳芳每年還主動資助多名小學生,捐錢捐物并且還積極關心被資助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習情況。被資助的學生心懷感恩,很多至今依舊聯(lián)系,這是一種情感的連接,這是一種教育的傳承。同事們都說李老師的教育真是良心教育!在她的身上,體現(xiàn)了感恩,詮釋了大愛!
堅定信念 不忘情懷
她甘心扎根基層。2020年8月,當李老師得到市教育局即將組織一批教師赴偏遠的農村學校支教的消息時,支教的想法就在她心里萌發(fā)了。起初她的丈夫不理解,因為她在繡溪小學帶畢業(yè)班,孩子又正值高三,婆婆又身患重病,需要人照顧。面對丈夫的極力阻止和兒子期盼的眼神,李芳芳老師陷入了痛苦與矛盾之中。最后,她說服了丈夫,在志愿書簽上自己的名字,申請支教。
她面對困難笑對人生。在支教期間,她每天在支教學校與繡溪小學之間來回奔波,風雨無阻。天還沒亮她就從床上爬起,準備孩子的早餐,安頓好婆婆。隨后,就背著教案奔向學校,有時,為了完成某個教學任務,經(jīng)常一個上午她要跑兩個學校,當有老師問她累不累時,她總是笑著說:這是一名老師應該做的。
她積極培訓孩子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李芳芳老師支教的學校偏遠的村小,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為提高學生成績,李老師在教學前都會查閱大量資料,備教材,備學生,做好課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眼中對數(shù)學世界濃厚的興趣時,她笑了,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默默奉獻 心系學生
此去應知山水重,情懷都在不言中。李芳芳老師的丈夫是一名刑警。做警察忙、做刑警就更忙,作為警察的丈夫常年工作繁忙而顧不上家。作為警嫂,她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一片天空,她一邊無悔地支持著丈夫的工作。包攬了家中一切家務事:買菜做飯、接送孩子、照料病重的婆婆……同時,李老師還不忘自己的教學工作,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忙完了家中的事情,還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批改作業(yè),研究教材,準備明天的教學任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李芳芳老師從沒有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李老師用無怨無悔的付出,譜寫出了一曲大愛贊歌,做一名敬業(yè)奉獻、支持丈夫的好老師。
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李老師熱愛這個職業(yè),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無怨無悔。“春蠶到死絲方盡”,她甘愿化作春蠶,讓知識與智慧延伸;她甘愿成為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為了教育事業(yè),李老師愿傾一腔心血,托舉起初升的太陽,灑一片愛心,播種著金色的希望。(潘可田)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