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常姍:奉獻疫情防控前線 書寫感人篇章
“無為好人”曾常姍從2020年疫情發生至今,始終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站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面對疫情,她成為“最美逆行者”。即使再難,她也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當年她擔任起武漢返鄉重點人群的摸排工作,督促全鎮村醫做好武漢返鄉重點人群的隨訪和體溫測量等工作,如今協力做好鎮衛生醫療系統工作人員的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哪里需要就沖向哪里,她以實際行動彰顯了“無為好人”的擔當。
沖鋒陷陣,及時解難題
面對疫情病毒的肆虐,不僅需要有人帶頭示范,關鍵時期,更需要有人沖鋒陷陣、解決難題。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曾常姍先后迅速果斷處理了3起起“疑似癥狀”事例,同事們對此印象十分深刻。
在忐忑不安中開始。2020年1月23日,紅廟村元巷自然村謝某某家中4人從武漢走親戚返鄉,他家一個孩子感冒,村醫測量后38.5度,與疫情癥狀相似,及時打電話到鎮衛生院。這也是鎮衛生院接到的第一個電話,曾常姍沒有猶豫,來不及考慮許多,迅速趕往現場進行診斷,初步憑經驗判斷為普通感冒癥狀,建議隔離休息并進行消毒,并配了感冒藥。判斷是否正確,這誰也說不準,曾常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度過了一夜,好在第二天孩子高燒退了,曾常姍忐忑不安的心也定了下來。
在除夕之夜失眠。1月24日正是除夕日,紅廟村葉塘自然村范某某家中3人,從武漢返鄉,當晚由于喝酒體溫過高,本人對疫情過于敏感,誤認為是疫情癥狀,緊急向村衛生室求救。村衛生室趕往現場測量體溫顯示高燒狀態,隨即向鎮衛生院匯報。曾常姍火速趕往現場,對照疫情癥狀和當事人現狀進行科學診斷,初步確定為飲酒所致,建議在家休息,并采取了隔離消毒措施,當天晚上,她心中時刻放心不下,徹夜失眠。第二天一大早和村醫前去測量體溫,顯示正常,她懸著的心才終于放下了。
克服困難,為“大家”舍小家
作為醫療一線工作人員,常年和重點地區、重點場所及有癥狀人員接觸,本來就存在著很大風險,按照要求應該給醫護人員配齊隔離衣、防護服、口罩、帽子、護目鏡、雙層手套、鞋子鞋套等防護設備。然而由于時間倉促,基層醫療防護設備短缺,曾常姍多次奔赴一線處理疫情,只能簡單佩戴口罩和手套,存在著很大的傳染風險。但是疫情當前,她沒有被困難嚇到,仍然靠前指揮,主動作為,贏得了同志們的尊重,也贏得群眾的愛戴。
據采訪身邊同事們反饋:曾常姍和其丈夫是重組家庭,雙方各帶了一個孩子,2019年2月份丈夫因病去世,身上的擔子陡然加重,此時她以一個繼母的身份站了出來,毅然決然承擔其撫養繼子的責任。男孩正值高中學習沖刺階段,曾常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更多用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有時候倒是忽略了自己的女兒。對男孩萬般的呵護彌補了他親情上的缺失,以真心換真情,逐漸打開了男孩的心。
現如今疫情依舊嚴峻,身為醫生的她,她又不能放下自己的身上的責任,只能在工作的間隙回家照顧孩子,曾常姍怕孩子誤會,就只能對孩子講到:“媽媽身上的責任太多,但我會盡我所能去陪伴你”,而她的繼子也體諒這位母親,他在學習不忙的時候也會照顧家里,減輕媽媽的負擔,姐弟倆相互陪伴成為媽媽的后盾。
越戰越勇,全力筑堡壘
面對疫情的反復,這場新冠肺炎阻擊戰戰線不斷拉長,為筑牢生命防線,核酸檢測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環。曾常姍越戰越勇,她常說:“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放松,稍微歇一歇就容易被病毒鉆了空子。”如今,全員核酸檢測的重擔又壓到了曾常姍的肩上,2022年紅廟鎮共設置了30個核酸采集檢測點,在每個全員核酸檢測采集日前,曾常姍每個點悉心指導,對各檢測點仔細檢查,連“等候區、入口、測溫區、采集區、出口”等標識設置的細節都不放過。她反復叮囑各核酸采集樣點負責人要安排專人及時對現場消毒殺菌、防止細菌增生。
在全員核酸采集當日,曾常姍忙得像陀螺,她的電話響個不停,第一時間對反饋采集情況以及在采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拿出處理意見。她考慮到有部分人員行動不便,便帶領一支醫護隊伍走村入戶,為行動不便人員核酸采樣。當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的消息傳來,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現在還不到休息的時候,要等到疫情徹底戰勝的那一天。”
這就是一名普通的黨員、一名普通的鄉鎮醫生、一名“既不稱職又稱職”的母親,群眾一聲“曾院長”,她寧愿犧牲一切,也要用自己身軀筑牢全鎮疫情防控的堡壘,幫助鄉民一道度過安危。真所謂“寧將身軀筑堡壘,要幫鄉民度安危!”(通訊員:劉雅琪、郭晶晶)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