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不輟”妙手回春,古籍“重獲新生 ”
一身深藍的老舊工作服,一雙褪色的老式黃皮鞋?;ò椎念^發下,面容略帶疲倦,微紅的眼睛里布滿歲月的滄桑和學識的厚重。幾次走訪,沈懷玉或是在古籍室里埋頭工作,或是幫助來宗譜陳列室的人們翻找資料。很難把他與圖書館副館長、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這些稱謂聯系起來。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形象,沈懷玉身體力行“扮演”了近三十年。
“沈館長有自己的辦公室,干凈亮堂,但他基本不過去,一般都在這味道很重的古籍室工作?!痹谕卵劾铮蝠^長沒架子,是個十分謙遜的學者型的長者。由于圖書館古籍曾使用劇毒農藥“六六六”粉來防蟲,古籍室味道很是刺鼻,因常年在有毒環境下工作,沈懷玉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嗅覺損傷,胃病、心血管病、頸椎病、腰椎病接踵而至,頭發也過早花白。同事們擔心沈館長的身體,而沈懷玉總是笑著說,和故紙堆呆久了,扎書堆的“毛病”怕是戒不了嘍。
1991年大學畢業后,沈懷玉來到無為圖書館工作,1993年下村掛職后分配到圖書館古籍部,從此與古籍結緣。無為圖書館始建于1921年,其古籍藏書室在全國縣級館中頗具盛名,館藏古籍線裝書達3萬8千冊。這些珍貴古籍由于歷史原因,蒙塵太久,“期待重見天日”。面對這些亟待整理搶救的古籍,沈懷玉沒有考慮待遇、工作環境等問題,他毅然選擇了扎根于此,無懼冷暖,不理艱難。這一伴,便是近30個春秋。
那段時光,在沒有任何防護條件下,沈懷玉小心翼翼地將古籍中的陳年霉粉、蟲卵書蠹和農藥粉劑進行清理,然后,為書穿函套、上夾板,在書櫥里放樟腦精塊,日復一日地進行著這項枯燥而又細致的工作。
惡劣的環境下,沈懷玉并沒有抱怨。在其文章《寶晉尋夢》中他寫道:“在惡劣條件下古籍線裝書的命運,唯有經常和它們接觸的人憂慮和感受最深。為此,我常常心如滴血,夜不能寐?!睂λ?,古籍早已成為生命里的一部分了。
為了改善古籍的保存條件,平日里不善言談的沈懷玉努力尋找各種機會為館藏圖書申訴:向前來視察或走訪的各方力量宣傳圖書館古籍處境;精心挑選館藏古籍參加《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工作......2013年國慶節這一天,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沈懷玉加班加點,親自打包把古籍運送到新館。
然而無論藏館新舊,沈懷玉對古籍的熱忱還是一如往常。目前,他是全省范圍內屈指可數的古籍專業管理人員之一。他管理古籍,也在古籍中汲取營養。2005年起,他參加了多項國家和省市古籍等相關課題研究,參與復審和整理地方志,編著《米芾與無為》等多部優秀書作。平日里,沈懷玉以身垂范,并帶動了一批無為人來研習古籍。
近三十年不問榮華,甘當孺子牛、問路石,如今他已兩鬢成霜,近4萬冊古籍在他手里已整理數遍“重獲新生”。沈懷玉用實際行動,樹立了一個當代知識分子淡泊名利的標桿,也譜寫了一首勞動人民愛崗敬業的光榮贊歌。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