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才
個人簡介:王顯才,男,1940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無為縣十里墩鎮關工委主任。
事跡簡介:王顯才2011年應十里墩鎮政府邀請,擔任鎮關工委主任,近10年來,每天騎電動車走街訪戶,了解情況,反復核實孩子們的家庭背景、貧困程度。至今,共募集捐款169.49萬元,救助貧困生749人次。他關心幫教失足和后進青少年,對轄區內孤兒和特困單親生家庭開展愛心助孤系列活動。個人榮獲“蕪湖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無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十里墩鄉五好老干部”等榮譽稱號,2017年5月份蕪湖好人。
正文:
王顯才,現年78歲,安徽省無為縣人,1959年參軍,1964年入黨?,F任該縣十里墩鎮關工委主任兼鎮老干支部書記。先后被評為“無為縣道德模范”、“蕪湖好人”,九次獲省市縣各類表彰。
王顯才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嘔心瀝血,帶病工作,成績斐然。在他的努力下,全鎮30多家企業,有15家參與獻愛心工程, 其中捐資最多的達50萬元。2011年以來,累計募集善款169.49萬元,直接資助貧困學生126.49萬元,受資助的貧困學生749人次。
2009年,鎮黨委主要負責人找王顯才談話,要他擔任鎮關工委主任。王顯才認為領導把這樣重要工作交給我,是組織對我的信任。他欣然接受了。家人都埋怨他:你已退休多年,頭上沒了官帽,誰聽你呀?他語重心長地說:“生命有限,崗位換班。我在干部崗位雖退了,但為人民服務這個崗位,我還沒有下班?!彼傉f, “我雖年近70,但我仍是一名黨員,還是鎮老干支部書記,我的生命應像石榴那樣:“向上,不墮落:向善,不作惡;向美,不丟丑;即使老了,也要保持生命色彩的紅艷”。
鎮上為關工委配有辦公場所及電腦等辦公設施,但王顯才清楚,全鎮的大小村莊、貧困農戶、失學兒童,才是他真正要去的地方。他和鎮關工委副主任呂旭說:“老呂,我們只有走出辦公室這堵墻,才能打開群眾心里的一扇窗?!庇谑?,他先后自費買了兩輛電動車,和老呂一起走村串戶,對全鎮所有在校學生、留守兒童、特困學生進行摸底登記,建立起完備的檔案。每年均對所有幫扶象逐校逐村逐戶進行核實,依據變動情況對檔案資料作補充、更正。
“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蓖躏@才一趟趟下村,一次次核實,筆記本上記滿祥細記錄,手機中存儲的聯系名單多達400多人。人們經??吹?,車前掛著小包、腰背略顯佝僂、騎著電動車、穿行在村莊社區學校之間的老者,他就是王顯才。車程每天約十幾公里,有時一天多達30公里,跑壞了12個輪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水。有次下雨到虹橋社區,路上眼鏡擦了又擦,車輪裹著厚厚的泥漿。當時真有點狼狽不堪,惹得他自己也笑了,但想到肩上的責負,便又鼓勁前行。他總和老呂掏心窩說, 我們不能一退休就矮化自己,那樣也就矮化了作為一個黨員的信念。困難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出路出路,堅持下去就有路。
十里墩鎮在外地和本縣的企業共有30余家,其中多個是房地產老板。王顯才認為,這是個極大的“富礦”。然而在援助者與受助對象之間,猶如隔著一條河,缺乏情感傳輸的紐帶。而關工委工作的切入點,就是要在二者之間構筑一座情感橋梁,使其互動互通。
鎮河村趙三平有點智障,老婆離他而去,老母帶著孫兒孫女, 小的9歲,大的12歲。歪斜的草棚泥巴墻,三代四人擠著一張床。王顯才領來一位企業老板。老板見此情形,鼻子痠了, 眼淚也幾乎要流出來。立馬表態:老書記,別說了。我弄磚先把房子的墻砌起來,再把房頂蓋上瓦,兩個孩子上學問題我全包了。這個企業家一共拿了11萬元,給孩子家建了新房。
王顯才侄子王榮清在北京搞房地產開發, 2015年王顯才去北京找他。侄子王榮清說,大爺,我先安排專人陪你在北京玩玩,參觀參觀,有什么事回頭再說。王顯才掏出一張貧困失學的孩子名單說,“大侄子,我來不是玩的,是為救助貧困學生來的。你要是答應,我明天就回去。榮清呀,時代成就了你,故土養育了你, 既然發達了,可不要‘錦衣夜行’啊!你給家鄉作貢獻,就是給我們老王家長臉”。一番話把侄子說開了竅,侄子當場承諾捐助20萬元。并說, 大爺,今后只要你一個電話,我就給錢。果真,他大侄子一連幾年,捐助都是20萬元。
據統計, 2011年,他募捐11萬元,救助49名貧困生;2012年,他募捐19.53萬元,對98名貧困生予以救助;2013年,他募捐26.18萬元,救助貧困生107名;2014年,他募捐28.18萬元,救助貧困生113名;2015年,他籌款25.96萬元,救助貧困生114名;2016年,他募捐36萬元,救助貧困生128名;2017年,他募捐22.64萬元,救助貧困生140名。在王顯才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下,十里墩鄉關工委多次受到實現表彰,王顯才也榮獲“蕪湖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無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十里墩鄉五好老干部”。
王顯才深情地說,我并不看重榮譽、獎狀,倒是在2016年參加蕪湖市“五老”先進事跡巡回報告團時,“雷鋒標兵”這個稱號讓我的心靈有很大觸動。巡迴報告團8人,年齡總計600歲,最大87歲,最小68歲,平均75歲,我居其中。我與雷鋒是同年入伍,距今已59年。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然“為人民服務,對同志像春天般溫暖”的雷鋒精神,越來越具有時代的特色。我作為與雷鋒同時代的戰友,榮幸扛起“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大旗,弘揚雷鋒精神,踏著雷鋒足印前行,這使我深感自豪。
王顯才在政府上班多年,其實自家的情況也不是很好。兩個兒子、兒媳雙雙下崗,靠打工維生;大兒媳患尿毒癥需長期透析,孫子腳骨畸形做了矯正手術;自己兩年前查出腎衰竭,現左腎切除、右腎尚在保守治療。然而他沒有向任何一家老板講述了自家的困境,沒有把募捐來的錢向家里拿回一分。捫心自問,他深感對家人愧疚太多,但對自己能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助學做點實事甚感欣慰。別人說他是當代苦志興學的武訓,而他也認為自己是在用大愛精神的火把,去點身處輟學困境中孩人們的心靈。
王顯才同志事跡在人們心中廣泛傳揚。風雨中,他是孩子們手中的一把雨傘;酷日下,他是孩子們頭上的一片綠蔭。他,一名老共產黨員所體現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也必成為孩子們幸福成長路上的力量。
責任編輯: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