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能宏:以孝老愛親傳承優良家風
趙能宏,女,1976年3月出生,無為市高溝鎮新青村的一位普通農婦,在她的身上充分展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賢妻良母。公公中風癱瘓在床,婆婆年邁多病,丈夫確診腦瘤,兒子尚在讀書,家庭重擔壓在了她柔弱的雙肩上,然而趙能宏沒有向命運低頭,多年來悉心照顧公婆和丈夫,無怨無悔,從不言棄,用行動詮釋了人間真愛。2023年被評為“無為好人”。
遭遇磨難挑重擔
1976年,趙能宏出生在無為市高溝鎮的一個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她自幼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后經他人介紹與丈夫相戀結婚,夫妻二人相處和睦,生活美滿。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8年,八旬的公公突然腿腳不能走路,趙能宏急忙送他去醫院。經醫生診斷,公公患上中風,醫生說只能坐在輪椅上,身體不能躺臥。強忍著悲痛,趙能宏回家后,小心翼翼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婆婆,安慰她:“公公的病來得太突然了,誰也想不到,但我會陪著您一起照顧他的,再怎么艱難,還有我們在。”
2021年,不幸再次來臨。丈夫葉海兵下班回家突發頭疼并伴有高燒,這可把趙能宏嚇壞了。隨后帶著丈夫去上海醫院就醫,不幸的是,丈夫被確診為腦瘤。對趙能宏來說,這猶如晴天霹靂,讓她不知所措。然而,痛苦之后,趙能宏振作起來,一邊照顧生病的丈夫,一邊陪伴正在讀高中的兒子。趙能宏想著,孩子馬上要高考了,千萬不能影響他學習。雖然趙能宏丈夫經治療后保住了性命,但卻留下嚴重的肢體殘疾并且失去了語言功能,生活不能自理。手術也留下了后遺癥,導致不能自行小便,每月都得去醫院4次,進行導尿,每次都要花費幾百元。趙能宏每次都陪同丈夫一起去醫院治療,并安慰他不安的心情。丈夫生病后,情緒一蹶不振,在她的悉心照顧和耐心開導下,最終讓丈夫恢復生活的信心。
心細如發孝雙親
“這是我應該做的,不值一提。”趙能宏孝敬父母、公婆,照顧丈夫數十年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公公中風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今年77歲,體弱多病,遇上刮風下雨,就會遭受腿疼的折磨,無法行走。各種困難擺在她面前,但趙能宏沒有倒下,她果斷決定將公公婆婆接過來一起住,又挑起照顧父母的重擔。對于趙能宏來說,照料家人是頭等大事,她從不嫌棄,再苦再累都能承受。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當別人還沉浸在睡夢中時,趙能宏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起床做飯,給丈夫刷牙、洗臉、喂飯、喂藥,然后幫他翻身,用熱毛巾擦拭、按摩,排尿……日復一日,從不間斷。父母和公公婆婆的生活也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天給公公端碗喂飯,倒尿擦身,陪婆婆嘮嗑談心,公公跟丈夫也沒有因為癱瘓在床而身上長濕疹。除了身體上的照顧,趙能宏也沒忘記心理上的照顧。久病臥床的人,心理都比較敏感,日常生活中,閑暇得空時,她也會經常陪他們嘮嘮嗑、解解悶。比如誰家新娶了媳婦,誰家又添了個兒子。她最常說的話就是“陪伴老人就是孝順老人”。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趙能宏的孝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來自農村普通婦女身上的光輝。
言傳身教育后人
趙能宏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著孩子們,已經結婚的女兒經常回家看望父母,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買衣服、營養品,陪他們談心聊天。上學的兒子放假回家休息時便幫助母親照顧爺爺奶奶和父親。兒女深知母親的不易,趙能宏的兒子學習十分勤奮努力,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銅陵學院。“孩子們懂事孝順,公婆他們病情平穩,我這點苦不算什么,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我就滿足了”趙能宏說。她的事跡深深感染著周圍的人,鄉鄰們提起她無不稱贊。
趙能宏是一位普通又不普通的農婦,在她的身上充分展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作為媳婦,她遵守孝道,長期照顧父母雙親,盡心盡責;作為人婦,她年復一年地盡心照顧生病丈夫,毫無怨言;作為母親,她用瘦弱的肩膀將兒子拉扯長大,甘之如飴。(汪紅)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