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活動
黨史教育開展以來,民政局立足自身職能,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實踐活動,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參與感”。
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提升群眾“獲得感”。建立困難群眾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今年低保標準由662元/月/人提高至742元/月/人,增幅達12%,實現與蕪湖市區標準并軌,并爭取到蕪湖市政府每年800萬元的財政補貼;特困供養標準由861元/月/人提高至965元/月/人,截至10月底,累積為低保、特困、殘疾人、孤兒、流浪乞討對象發放困難人員救助資金18244.51萬元,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同時印發了《無為市民政局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等文件,通過綜合施策最大程度上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增強養老服務能力,提升群眾“幸福感”。針對當前養老存在的瓶頸,無為市以問題為導向,引進專業的第三方企業,搭建無為市城區居家養老平臺,總投入170萬元,以鴻聯·桂花園養老用房為服務站點,采取“互聯網+養老”新模式,為無城城區413名60周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助醫、助餐、助潔、助聊、助樂、助浴六助服務,平臺于2020年1月份開始運營,服務工單16570次,時長已達41425小時,并逐步通過總結試點經驗,向全市有需求的社會老人推廣。
規范基層治理模式,提升群眾“參與感”。以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數據為基礎,無為市開展地名信息采集、更新、上報工作,確保相關書籍真實、準確、有效,截至目前共更新1000余條地名信息。今年7月我市對東部新城新建道路開展有獎征集活動,截止活動結束,共收到150多名參與者來件,350多條命名意見。此次命名共涉及23條道路,充分挖掘了我市地名歷史文化內涵,兼顧便利群眾的原則,邀請專家和相關單位反復論證,并征求了廣大市民的意見,根據反饋意見最終形成了《無為市東部新城部分道路擬命名方案》。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