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紅廟鎮:“三風”聚力 共鑄文明和美鄉村
近年來,無為市紅廟鎮緊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開展多彩文明實踐正社風,培育優秀文明實踐項目美鄉風,推進移風易俗淳民風,“三風”聚力,共鑄文明和美鄉村。
文明實踐,齊心參與社風正。發揮“文明實踐+”作用,架起社風文明“連心橋”,促進良好社風的形成。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綜合利用“紅色講堂”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等20個文明實踐陣地,用主流價值教育浸潤民心社風。文明實踐+文化健身,增添精神生活新“趣”處。通過整合文明實踐陣地、紅色文化、文藝骨干人才資源,開展村級體育文化節、“五彩燈”、“挑花籃”、“魚燈”民俗展演、“文化進萬家”惠民演出等活動,推動優質文化資源流動下沉,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趣有盼。文明實踐+培育新風,弘揚時代新風貌。結合當地百年傳統“紅廟集”“我們的節日”“文明實踐集中日”等重要節點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引導群眾抵制大操大辦陳規陋習、盲目攀比等不良社風,讓文明節儉新風深入人心。2024年以來,紅廟鎮累計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36場,有效凝聚群眾,正社風、樹正氣。
圖為紅廟鎮開展“四史”主題宣傳活動
項目培育,助老扶幼鄉風美。點亮優秀文明實踐項目“氛圍燈”,帶動一整片,建設美好鄉風。“紅廟尋紅”理論宣講文明實踐項目聚焦主流價值教育,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致力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情懷,讓“紅色文化”發揮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紅廟護苗”關愛未成年人文明實踐項目聚焦未成年人保護,結合掃黃打非和思政教育,幫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清朗社會氛圍;“樂享銀齡”文明實踐項目聚焦敬老助老,創新運用“村委+網格員+志愿者”三工聯動的模式結對幫扶高齡老人,為老人提供“六助常陪四解”服務,獲2024年無為市文明實踐項目三等獎。2024年1月至11月,紅廟鎮3個文明實踐項目累計提供服務3200余次,開展活動45場,堅持服務不下線,活動不斷檔,鄉風持續美。
圖為“紅廟護苗”關愛未成年人文明實踐項目開展“開學第一課”宣傳活動
移風易俗,文明辦事民風淳。三措并舉,激起移風易俗“一池春水”,培育文明辦事淳樸民風。一是重新修訂村規民約。對修訂的村規民約進行廣泛宣傳,確保家喻戶曉。黨員干部帶頭遵守村規民約,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向村(居)委會報備。橫塘村村規民約獲評省級優秀村規民約。二是“四會”組織成員履行監督評議職能。紅白理事會勸導文明節儉辦事,道德評議會評選先進典型,村民議事會議出幸福事,禁毒禁賭會“禁”出好風氣。2024年,紅廟鎮7村1社區“四會”組織累計開展勸導文明辦事和禁毒禁賭宣傳活動108場,評選出“身邊好人”“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戶”等先進典型共計144位,參與村(社區)議事30余次。三是提供“新風”服務。完善對海云村、閘北村以及馬澤村3個新風堂的管理,推出新風菜單,為村民操辦紅白喜事提供干凈整潔場所和暖心便捷服務,節省辦理酒席資金6.25萬元,節約群眾禮金6.2萬元。通過久久為功,助推民風淳樸實現大變化。
圖為紅廟鎮橫塘村村規民約文化墻
民風相連成鄉風,鄉風相融匯社風,“三風”聚力促振興。下一步,紅廟鎮將不斷探索“三風”建設新模式,為文明和美鄉村“鑄魂”,繪就鄉村振興“村美人和”新畫卷。(通訊員:孫世紅)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