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昆山鎮:巧用“三面鏡子” 映照美麗家園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以來,無為市昆山鎮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運用“顯微鏡”“放大鏡”和“后視鏡”三面鏡子,精準高效地解決環境問題,大幅提升了村莊的整體環境質量和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巧用“顯微鏡”查找問題。昆山鎮啟動了全方位的環境排查行動,動用“顯微鏡”對村莊進行細致入微的檢查。各村(社區)組織多支調查隊,對每條道路、每個角落進行走訪和監測,重點關注垃圾處理、污水排放、老舊設施等問題,并對發現的問題分門別類制作整治臺賬,雙河村垃圾治理專員周勇分享道:“除了黨員干部帶頭找問題,我們還發動群眾積極上報村內存在的垃圾堆積問題。”這一措施確保問題無所遁形,為精準施策奠定了基礎。
善用“放大鏡”剖析問題。在查明問題后,昆山鎮運用“放大鏡”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力求從根本上找到原因。通過廣泛收集村民反饋、邀請環保專家分析,深挖問題背后的機制和管理漏洞。例如,昆山鎮初級中學校園周邊的道路零散白色垃圾較多,為此石門社區通過增設垃圾桶和呼吁愛護環境的公益廣告,并在每周五下午,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愿者們,在校園周邊開展愛護環境的宣傳活動,增強孩子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妙用“后視鏡”定期回訪。為了確保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并防止復發,昆山鎮在“后視鏡”的指導下,建立了一套長效機制,持續開展整改工作。通過設立專門的環境監督小組,定期對整改效果進行回訪和評估,確保每個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跟進和處理。同時,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長效管護的積極性,合理劃定“公事、共事、家事”,最大限度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利用小喇叭、志愿服務活動,提升村民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讓農民群眾由受益者轉變為監督者、管理者,營造全民參與長效管護的濃厚氛圍。
昆山鎮環境整治以“三面鏡子”為指引,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改善了村莊的生態環境,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質,真正實現了生態宜居與幸福生活的共贏。未來,鎮政府將繼續深化這一做法,不斷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助推鄉村振興。(通訊員 黃奔)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