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串起“致富鏈” 振興路上“甜”味濃
一個個大棚鱗次櫛比,一排排葡萄架井然有序,一串串“陽光玫瑰”翠綠圓潤。
白露剛過,無為市赫店鎮黃墩村安徽兆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70余畝葡萄,迎來了一年中最絢爛的時刻——葡萄熟了。大棚里,掛滿藤架的“陽光玫瑰”散發出馥郁的香甜氣息,預示著豐收的到來。
“從事特色農業種植更多的還是種情懷”
兆涌生態的負責人趙勇和30多名工人一起,忙著采摘葡萄并裝箱。“今年葡萄的收購均價每斤6元,市場上要賣大約10元一斤。葡萄主要供應超市,銷路不愁。”趙勇邊忙邊說,全然不顧頭上的汗水。
趙勇是無為市泥汊鎮人,原先從事的是建筑和園林工程并頗有建樹。2022年,趙勇經黃墩村黨總支書記錢揚榮的招引,來到黃墩村進行葡萄種植。“之所以來黃墩村,主要是和村‘兩委’聊得投機,想法和理念都相似。回來從事特色農業種植更多的還是種情懷。”趙勇說。
趙勇并不是葡萄種植的“小白”。早在2016年,他還在搞園林建筑時,因工作需要他就開始小規模種植過葡萄。這次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特色種植上,就決定在黃墩村“重操舊業”大展拳腳。“流轉了200畝荒地作基地,其中70畝用來種葡萄。”趙勇介紹,在品種選擇上,經過考察他選擇了頗受市場歡迎的“陽光玫瑰”,并從南京農科院引來了優質種苗。
陽光玫瑰葡萄“有點嬌貴”,不單需要大棚種植,對技術、土壤、氣候的要求也很高,“為了讓種苗有個合適的家,我們下了大力氣。葡萄園投入了大量的有機肥和稻殼用來改良土壤,包括大棚在內每畝投入資金達15萬元。”趙勇說。
除了優良的土壤環境,陽光玫瑰葡萄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還需要高標準、精細化管理。趙勇和他的技術團隊不斷學習新的技術、知識,并多次去上海、浙江等地考察學習。“為提高葡萄品質,我們采用大棚種植、滴灌+噴灌、套防蟲袋等方式,種出來的葡萄個大、皮薄、味道好。”趙勇說,種葡萄是一門精細活,每個步驟很重要。3月下旬選芽定枝,5月疏花疏果,6月初修果形,然后殺菌套袋、施肥、剪枝,每一步都馬虎不得。趙勇介紹,標準的“陽光玫瑰”有3個“18”,即果串長度約18厘米60顆上下,單果重約18克,葡萄的糖度約18度。
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自然的力量讓人敬畏,如今年5月的大風讓趙勇至今心有余悸。“風太大,大棚全被掀翻,僅此一項就損失了160萬元。”趙勇有些遺憾地說,“可惜今年受天氣的影響,葡萄的產量下滑。目前,葡萄畝產量為4000斤左右,如果天氣給力,畝產量能達到6000斤。”
趙勇200畝的基地,除了葡萄種植外,還有桃園和魚塘等,一年收入能達到200萬元。
“我們村沒有閑人”
趙勇來黃墩村種葡萄的引路人是村黨總支書記錢揚榮。
曾在無城鎮做商貿生意的錢揚榮,頭腦靈活、思維縝密。自打回村出任村黨總支書記后,他就一門心思地想著怎樣讓村民增收和壯大集體經濟。錢揚榮的一大“愛好”,就是喜歡打聽當地有哪些在外的能人,能否回鄉發展、造福鄉梓。趙勇就是被錢揚榮“發現”后,再三邀請下,決定來黃墩村發展的。
“黃墩屬于丘陵地帶,土壤適合經濟作物的生長,是發展特色種植業的好地方。”錢揚榮說,目前村里已經有8家企業入駐,主要從事獼猴桃、葡萄、冬桃、蓮子等種植以及預制菜生產。
這些企業的入駐給黃墩村帶來了眾多就業崗位。“我們村沒有閑人,富余勞動力全部就業,連在外打工的青壯年,也都紛紛回鄉,在家門口就業了。”錢揚榮笑著說,村集體經濟也在不斷壯大,從前些年全鎮倒數的“落后生”躍升為“優秀生”——2022年被評為無為市村集體經濟“十強村”;2023年村集體經濟達474.6萬元,純收益153萬元;今年有望突破500萬元。
帶著周圍村民共同致富,也是趙勇投身特色農業種植的初衷。由于葡萄的養護和采摘需要大量人工,他的葡萄園里常年用工10人,用工高峰時有60—70人在葡萄園里忙碌。趙勇介紹道:“葡萄園里的工人都是附近村民,工作內容主要是采摘和平時的管護,比較輕松,每人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
包桂林是黃墩村村民,家就住在附近。“在這里做事,不僅能增加收入,還方便照顧家里,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正在采摘葡萄的包桂林樂呵呵地說。
“我準備利用基地的現有設施,將種植業和現代休閑農業結合,努力打造農旅融合的田園觀光綜合體,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對于未來規劃,趙勇信心十足。(記者 李揚 文/攝)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