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蜀山鎮:文明百勝 新風啟航
為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倡樹淳樸民風、弘揚良好家風。近年來,百勝社區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移風易俗的工作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移風易俗,積極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讓好鄉風、好民風、好家風在百勝社區落地生根。
圖為志愿者帶領學生參觀張明好人工作室
立機制、搭平臺,發揮陣地作用。百勝社區依托“張明好人工作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文化廣場等文化陣地積極開展各類移風易俗活動。其中,張明好人工作室“萌小芽學堂”與“和善堂”是開展移風易俗的重點場所。志愿者老師通過“萌小芽學堂”從娃娃抓起,從小就引導孩子們樹立新風尚、養成文明生活的好習慣。四會組織通過“和善堂”,用講故事、演文藝、說政策等多種形式,精準設計移風易俗、鄰里和諧、養老育幼等一批“小而精”的宣講課程,用百姓話說百姓事,充分利用現有陣地,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制度化和規范化,讓村民主動從陳規陋習的束縛中掙脫出來,讓移風易俗“聲”入人心。
順民心、應民意,修訂居民公約。百勝社區以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為基礎,結合本村實際,尊重傳統民風、民俗、重視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座談會、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征集群眾想法,積極調動“四會組織”成員參與居民公約的制定與完善。根據社區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面對面、互動性的交流,激發群眾自我管理的主體意識,鼓勵群眾行使參與權和決策權,動態完善居民公約,確保其內容符合時代要求、貼近居民生活。
圖為百勝社區居民公約墻繪展示
拓渠道、創方式,倡樹時代新風。百勝社區不斷拓寬宣傳渠道,豐富宣傳載體,逐步建立“線上+線下”宣傳矩陣,線上依托微信群、短視頻等轉發移風易俗相關的宣傳資料等;線下借助村規民約墻、LED電子顯示屏展示移風易俗相關內容,通過村村通廣播開設“文明你好”欄目,向群眾廣泛宣傳、播報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事項,不斷凈化社會風氣,最終形成“良幣驅劣幣”,將劣俗“病根”從群眾身上“請出去”。此外,百勝社區將移風易俗宣傳標語印制在環保布袋上,通過開展相關活動發放給群眾,以多渠道的宣傳形式,努力營造文明節儉、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移風易俗、和諧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做到宣傳入心入腦、家喻戶曉。
評先進、樹典型,樹立文明標桿。作為“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張明的家鄉,百勝社區厚植道德文明沃土,認真挖掘并積極選樹先進典型,扎實開展“好婆媳”“好兒女”“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將積極踐行移風易俗納入到評選標準中,結合移風易俗“紅黑榜”進行評選,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設置文明風采展示墻,將身邊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展示出來、宣傳開來,通過對陳規陋習行為和移風易俗成效“曬一曬、比一比、看一看”,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加強教育感化。
小積分、大文明,激勵群眾參與。百勝社區建立移風易俗積分機制,設立“積分兌換超市”,村民可按“1積分約等價1元人民幣”的標準,在積分超市兌換生活日用品。請有威望、有影響、有熱情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積極參與,引導督促大家對人情攀比、鋪張浪費、厚養薄葬等陳規陋習主動說不,自覺做淳樸鄉風民風的倡導者、傳播者、踐行者和推動者,用“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形成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通過以上舉措,百勝社區在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社區居民的文明素質得到了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強。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勝社區將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移風易俗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構建更加文明、和諧、美好的社區環境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