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蜀山鎮:盤活鄉村資源,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文化是鄉村的“魂”,是振興的內生動力。蜀山鎮深耕本地特色制定發展規劃,以歷史記憶和文化脈絡托起鄉村的詩和遠方,努力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大力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
圖為不同季節的雙泉古寺
知來路,方能行長遠。蜀山的土地上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這既是沉甸甸的財富,也是沉甸甸的責任。坐落于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雙泉寺,原名雙泉福緣禪寺,始建于六朝,鼎盛于唐宋,是安徽佛教祖庭之一,已有1700多年歷史。鎮黨委、政府始終秉承“保護與發展互促并進”的理念,注重修繕維護好雙泉寺內古跡及周邊基礎設施,讓保護傳承歷史文化成為鄉鎮規劃建設發展的前置環節,充分展示對文化遺產傳承的責任擔當。近來,雙泉寺停車場、登山步道綜合改造工程已完工,游客接納能力進一步提升;泊山洞景區依托黃姑老街,策劃歲月屐痕--“黃姑印象”系列展覽,喚起鄉愁故土記憶。
挖特色,才能有亮點。蜀山鎮因地制宜探索地方樣本,提煉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亮點,創造性地融入農文旅產業的發展中,打造臨近城市的鄉村文化新空間,抬腳就能到,就近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用擦亮地方的特色,來延伸鄉村的生命力,驅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多元創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打造“臨湖侯國”“東漢毛義”“唐代黃姑”“家和萬事興”等本土文化IP,籌劃舉辦“蜀山故事”系列活動。2024年4月,在無為市文明辦、文旅體局、農業農村局共同指導下,蜀山鎮人民政府于石崗村美晟生態園內成功舉辦“桃桑送暖,孝廉傳家”春日系列活動,吸引游客300余人,進一步提升了蜀山旅游知名度。
重服務,就能有人氣。推介地方特色只是開始,加強各項管護,優化旅游服務是必須做好的下半篇文章。蜀山鎮立足本土資源,腳踏實地增加優質文旅服務供給,賦予鄉村文化當代內涵。激發農民、鄉賢、鄉村干部等多元群體主動參與和自覺行動,在保留鄉村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努力豐富土特產品和其他文旅供給。對泊山洞景區、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一壺泉、三尖山革命烈士陵園的各項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做精黃姑米餃、關河粉絲、楊橋茶干等地方特色美食,政府在監管和服務上用力、商家在產品和環境上用心、村民在理解和參與上用情,攜手同心讓鄉村文旅更好滿足人們的期待。(金銘)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