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鎮:聚焦“五大振興”,繪就幸福無城新藍圖
近年來,無城鎮緊緊圍繞“五大振興”,從“優”產業、“強”堡壘、“興”文化、“聚”人才、“美”生態等“五大振興”方面入手,繪就了一幅幅幸福無城新藍圖。
美麗村莊風貌
聚焦現代農業,優產業之架,繪就“稻粱豐碩、花果飄香”的富足圖。一是借力外部資源,激發產業活力。建立4支由鎮領導擔任組長和33支由村書記擔任隊長的招商小分隊分頭走出去,先后“引進來”紫約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安徽青龍紫金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入駐無城,成立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新型經營主體240個。借力優勢產業,做足特色文章。圍繞傳統羽毛羽絨產業打造“一鎮一業”品牌,聚焦藍莓、咸貨、富硒大米、花卉、蓮藕等打造“一村一品”產業名片。2022年,全鎮稻蝦種養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建設水稻、油菜等示范點21個。借力科技賦能,打造智慧農業。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08萬畝,依托智能化平臺推動水產養殖等農業發展智能化。2022年,全鎮申報各類先進農用機械設備73臺(套),建設冷藏保鮮庫超過1000立方,建立2個500畝智慧蕪湖大米示范基地,帶動生產規模向集成化推進。
聚焦基層黨建,強組織之基,繪就“村強民富、美麗和諧”的新藍圖。把戰斗堡壘建“全”。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的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新建“先鋒驛站”100個,打造鄰里議事中心等服務陣地11個,不斷優化拓展服務功能。把干部隊伍建“優”。實施“頭雁工程”,年開展村黨組織輪訓8期66人次,新提拔村(社區)書記4名;村“兩委”班子結構“兩升一降”,儲備村級后備干部56名;選派省級科技特派員3名,18個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把集體經濟建“強”。在黃汰村開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試點工作,吸納村民及能人大戶63人入社,通過承辦宜居村莊等小型項目,牽頭整合市域內倉頭咸貨、紫約藍莓等特色農產品銷售,帶動村集體預計分紅約6.71萬元,戶分紅約1300元。讓信訪工作走“心”。用心用情推進“初信初訪、積案化解、隱患排查”三大行動取得實效。43件三類積案已化解41件,化解率達95.3%。2023年至今,實現“零進京、兩赴省”目標。
聚焦文化搭臺,鑄文化之魂,繪就“簫鼓春社、古風依存”的祥和圖。一是聚焦獨有資源,挖掘無城“土”味。明確鎮內黃雒老街、黃金塔、黃汰村休閑農業與旅游示范區等定位,深度融入“倉頭咸貨”“黃汰藍莓”等特色“土”味,打造特色鮮明、寄托鄉愁、傳承鄉史的無城“土”味文化。突出喜聞樂見,傳承無城“特”色。深入開展“文明家庭”“好婆婆”“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命名“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78戶;持續舉辦“傳統戲曲下鄉”“喜迎二十大,攜手向未來”等文化活動400余場次,不斷提升文化自信。突出文化引領,發展無城“產”業。加強對無城鎮非遺文化“捏面人”等手工藝保護和傳承,運用創意設計、科技手段創作生產,編排以非遺文化“魚燈”“等民族文化為元素的舞蹈節目和文藝作品,培養文旅融合新業態新模式。
聚焦綠水青山,留生態之美,繪就“綠樹村邊、青山郭外”的美圖。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在黃汰、檀樹等6個村建設窨井984座,將灰水統一收集后進行資源化利用;全面推廣垃圾治理與人居環境融合發展機制;持續開展衛生廁所改造,累計改造廁所5521座,提升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基礎設施。投資1.9億元對花渡河無城聯圩段進行防洪治理,長度達12公里,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有效減少洪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持續優化村莊規劃。先后完成黃汰、凌井、馬廠等3個村規劃編制;建成革貪等8個省級美麗鄉村,打造黃汰等4個宜居村莊;2023年-2025年規劃建設9個美麗鄉村、58個宜居村莊、2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
聚焦引智招才,“聚”人才之“智”,繪就“少長咸集、群賢畢至”的人才圖。以“若渴之心”引才,積極摸排在外優秀人才信息84條,以需開展“以才引才”薦才月活動2場;吸引汪林海、郭登全、李園等優秀農業實用人才在無城創業。以“熱忱之心”育才,年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不少于5次500余人次,組織300多名企業家人才開展集中學習,遴選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和致富能人8人參加經營管理能力培訓。以“鄉土之心”留才。落實無為市人才引進補貼政策,推進19名優秀鄉村人才參選“兩代表一委員”。(邢獻嬌)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