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蜀山鎮關河村:“小網格”發揮鄉村治理“大作用”
近年來,無為市蜀山鎮關河村不斷加強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網格對鄉村治理的重要推動作用,努力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延伸至行政村內的每個角落,打通鄉村治理“最后一公里”,為鄉村振興建設、文明村鎮建設保駕護航。
積極主動學習,推動網格劃分“科學化”。關河行政村地處無為市西北邊陲,下轄24個村民小組、756戶、3172人,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占地面積大且地形復雜,這使得網格治理的難度大增。為此,關河村“兩委”多次召開網格治理專題會議,積極主動學習相關網格治理的優秀案例,結合關河實際制定出符合自身情況的網格治理方案。經多次調整優化后,目前關河村根據下轄村民組的大小規模、地理位置、發展現狀等因素,共劃分出網格12個,對行政村實現全覆蓋。
圖為關河村“兩委”召開網格治理專題討論會
建立四級對接,推動網格連接“系統化”。為使村“兩委”與村民之間能夠在網格中形成有效連接,關河村采取“村支書—村干部—網格員—村民”四級對接模式。實現“村支書全面領導、村干部分片負責、網格員包保到戶、村民積極參與”四方合力,共同推動網格治理系統化。網格劃分根據村民小組實際規模,平衡村干部之間、網格員之間的工作量,形成每位村干部分別負責2至3個網格、每個網格包含1至3個村民小組的樹狀結構,保證網格能夠高效運行。
運用網絡通訊,推動網格信息“共享化”。網格的高效運轉必然建立在相關信息的高效共享之上。為保證網格信息的即時傳播,關河村改變傳統耗時耗力的“電話模式”,利用網絡通訊建立信息群聊,由年輕村干部手把手教授網格員群聊信息的快速處理與轉換,提升網格員信息共享能力。網絡通訊的運用使得關河村在網格治理方面對信息的傳播、轉化效率極大提高,實現網格信息的即時共享,為村干部、網格員對相關治理問題的及時處理提供了更多的時間保障。
圖為關河村定期召開的網格員會議
干部主動下沉,推動網格治理“親民化”。網格化治理說到底是為了更快、更好地服務村民,關河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村內由此產生一定數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人群。考慮到他們對政策的了解往往存在滯后,關河村動員全體村干部開展“干部主動下沉,村民無需上門”活動。對于因身體等原因無法親自前往村部的村民,只需一個電話便會有村干部及時上門排憂解難,幫助村民將問題解決在“家門口”。同時,關河村駐村工作隊時常走訪入戶,主動了解廣大村民的日常困難并設法解決,真正做到一心為民。(通訊員 仇杰)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