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絲湖畔的明珠——蔚山
冬日溫暖的陽光照耀在明鏡一般的竹絲湖上,照耀在竹絲湖畔的蔚然深秀的山林和生機盎然的田野上,照耀在竹絲柯自然村林立的農家小樓上……到處是一派喜人的田園風光。
瀕湖、臨山、近江,望著牛埠鎮蔚山村美麗鄉村中心村一幢幢漂亮的鄉村別墅,許多城里來的旅游人不禁感嘆:竹絲柯呀,真是竹絲湖畔的明珠!
一
牛埠鎮蔚山村位于煙波浩渺的竹絲湖東岸,隔竹絲湖可以眺望高聳重入云的蕪湖市最高峰——三公山,境內有益山、橫山、團山、馬鞍山、小葉山等山脈,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村里的老人告訴我,益山本名為蔚山,因為它呈長條的“一”字形,被當地老百姓口頭上稱為“一山”,后來被人寫成“益山”。雖然蔚山被訛寫成“益山”,但“蔚山村”之名保存下來,益山等諸多山嶺竹木蔥蘢、望之蔚然的景象依然不變。
資料記載:竹絲湖東岸地域古稱東湖堡,1949年后拆分為現在的蔚山村和東湖村;蔚山村包括竹絲柯、收糧咀、新倉等古村落,以及以姓氏命名的西馬、小馬、許馬橋、前姚、盧港、方村、肖村等村落,以竹絲柯最為著名。
請教當地的老人,說“竹絲柯”名字十分特別。他笑了起來,自豪地說:“蔚山蔚山,蔚然深秀之山!竹絲柯竹絲柯,竹子枝葉掩映之村莊!”
查閱字典,發現竹絲柯的“柯”有草木枝葉之義。雖然現在竹絲柯自然村只有小片的綠竹,但從古地名推測,從前的“竹絲柯”肯定是山嶺下、湖水邊綠竹掩映的好地方呢!
二
竹絲柯,是一塊神奇的土地。
竹絲柯自然村居住的汪、姚、柳、吳等人家,原來居住在小葉山,經常被洪水淹沒。后來他們發現竹絲柯地方狀如螃蟹,地勢隨竹絲湖水漲落而變化,竹絲湖湖水上漲,竹絲柯的土地便如螃蟹爬行一樣升高。于是,他們便從小葉山遷居竹絲柯。
竹絲湖的灘涂地上,曾經有兩個土墩,狀如鑼鈸。傳說當年,二郎神用長了三十年的竹子做成的扁擔,挽著長了三十年的稻草做成繩索,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兩個鑼鈸一樣的土墩挑起來。因為一頭輕一頭重,繩索斷了,兩個鑼鈸山成為大督山和小督山。現在,
東湖寺風化的石獅 大督山和小督山已經成為平地,但這個故事依然讓這片土地籠罩神秘的氣息。
竹絲柯西側有一口水塘名叫和尚泊,和尚泊的后面是東湖寺。傳說東湖寺建于唐朝,高麗王子金喬覺游歷江淮,曾經在東湖寺住了一夜。古寺的鐘聲千年悠揚,古寺的香火綿延不絕。現在,古寺里保存著的石獅和香爐,依然訴說著金喬覺從竹絲柯一腳踏到江南,在九華山得道成為地藏王菩薩的傳奇。
竹絲柯土地肥沃,老人們說從前這里的水稻可以收獲三季;種棉花,前面撿了,后面就又開出來,怎么也撿不完。有一個老太太,撿棉花撿得實在太累了,就用稻草把撿過的棉花殼扎起來。第二天,被扎起來的棉花殼里,還是有雪白的棉花等著人們來撿拾。
2017年,出生于竹絲柯的高中畢業生汪剛被清華大學錄取。有人問這個曾就讀于蔚山小學、牛埠初中的清華生有什么秘訣?他朗聲笑道:“我的秘訣是喝竹絲湖的水、吹竹絲湖的風、吃竹絲柯的菜!”
……
如果您有時間,請到竹絲柯看看,看看這片土地如何神奇。
三
勤勞善良的竹絲柯人,具有很強的公德心。
清朝初年,竹絲柯汪氏家族出了個能人,名叫汪萃華。這汪萃華可不簡單,是當時無為州的“四華”(指四大財主,另包括李保華、周春華、沙蘭華)之一。這年,汪萃華要在竹絲柯做五間九進的豪宅,建筑木材必須用獨輪車從土橋運來。
汪萃華看到路上連綿不斷的獨輪車擠占了行人道路,看到載重的獨輪車軋壞了路基,他想了一想,花錢買下這條路,并把路基拓寬。直到現在,牛埠鎮還有人開玩笑說土橋到昆山公路即X040縣道的一段,是當年汪萃華修筑的。
清朝初年,無為州封堵位于姚溝鎮內河入江口,必須填埋江邊的一個“牛眼凼”。“牛眼凼”雖然是小池塘,卻深不見底。為了防治水患,汪萃華主動承諾填平其中的一個。起先,他動用自己的私房錢,雇五百人挑土。半年后,不見“牛眼凼”縮小。實在沒有辦法,他只得動用老婆管理的錢。眼看江水漲上來,外江和內河無法隔開,他只得用麻袋裝黃豆,碼成一條埂隔開外江和內河,再請人用獨輪車運送臼山的土石,終于填平了一個“牛眼凼”。
竹絲柯的汪氏族人驕傲地說:另一個“牛眼凼”,是1949年后,在共產黨領導下,用全縣之力填平的呢!
四
因為偏居一隅,蔚山村沒有經過多少戰火的洗禮。
戰國時期吳楚相爭,蔚山是蠻荒之地,沒有留下什么傳奇;五代十國時期,南吳太祖楊行密從土橋渡江去了江南,沒有經過蔚山;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在牛埠駐軍,進攻江西的陳友諒,也把蔚山丟在一邊;抗日戰爭時期,蔚山一帶先被廣西軍閥李品仙占據,后來成為新四軍七師湖東縣的根據地,沒有打過什么大仗;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24軍從土橋一帶渡江,與蔚山也沒有多大的聯系。
渡江烈士紀念碑 竹絲柯的老人記得:1949年初,解放軍24師一部曾經駐扎在蔚山村一帶,他們曾經為解放軍做軍鞋、炒軍糧,許多人家把鍬、鎬借給解放軍作為作戰工具。
竹絲柯的老人記得:1949年4月20日深夜,解放軍的炮火映紅天際,解放軍的渡船直指長江南岸……當夜,渡江受傷的戰士被運回江北治療,其中的13名重傷員犧牲。蔚山村的老百姓選用最好的地塊,安葬了13個犧牲的烈士。
歲月不居,風雨如磐。為了個人利益的戰爭,已經被人們遺忘;為老百姓的解放渡江作戰而犧牲的烈士,他們的紀念碑高高地聳立在蔚山人的心里。
五
交通便利的蔚山村自古就是無為南鄉的交通要道。沒有無為大堤的時期,竹絲湖與長江無縫對接,竹絲湖內陸的許多地方可以直接駕船進入長江。蔚山村的“盧港”,曾經是一個重要的內陸港口。
現在的蔚山村交通四通八達,蜀山鎮金牛村到牛埠鎮公路即X141縣道、土橋到昆山公路即X040縣道,使蔚山村與全縣各地融為一個整體;沿山大道即S259省道,把蔚山村與銅陵、巢湖、合肥、安慶聯系起來;新近竣工的G347國道在蔚山村附近通過,使蔚山村、使竹絲柯可以快速進入高速公路,為蔚山村未來的發展帶來機遇。
便捷的交通,使偏居竹絲湖一隅的蔚山村、使風景秀麗的竹絲柯自然村,成為城里人眼里的世外桃源。
六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蔚山村發展很快,其中居民101戶的竹絲柯自然村有別墅79幢,遷居城市的另6戶磚瓦結構的房子收拾得也十分整齊。
現在,2021年度蔚山美麗鄉村中心村停車場已經完工,設計中的村內道路、健身廣場、環村路燈、池塘駁岸都完美地交付使用;兩進的東湖寺大雄寶殿和齋房,已經快要完工;搜集整理村史、制定村規民約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我們有理由相信:蔚山村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竹絲柯自然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麗!(戴啟文、秦海明)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