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福渡鎮:美麗鄉村展新顏 江堤明珠譜新篇
無為市福渡鎮臨江行政村,緣由臨江集鎮而得名,位于福渡、陡溝、白茆三鎮的交界處。南瀕長江黃金水道,北倚省道通江大道。現臨江街道中心村位于無為大堤福渡鎮臨江村段北側,距福渡鎮街道8公里。交通便捷,地理條件優越。
一村一落皆是景 美麗鄉村入畫來
2021年12月25日,臨江街道中心村美麗鄉村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并于2022年9月底竣工。主要建設項目包括污水整治、水系整治、建筑整治、弱電改造、景觀美化、公共配套、道路整治、亮化夜景、環衛整治、綠化引導、指引系統等11項工程,總投入資金約為951萬元。在中心村美麗鄉村項目建設中,通過在房前屋后栽種橘樹、梨樹因地制宜地提升綠化檔次和實用性。并集中清理街道桿線1600米,安裝路燈102盞,幫助居民統一安裝徽派雨篷173戶,繪制鄉風文明墻繪15幅,建設景觀小品4處,讓中心村面貌煥然一新,打造出具有臨江村文化、歷史、民俗等特點的美麗家園精品村,形成了一批精致優美、鄉韻濃厚的村落景觀,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全鎮范圍內掀起美麗家園建設的熱潮。
臨江村村貌
紅色文化“塑形”,傳承紅色精神“鑄魂”
江堤明珠、紅色臨江。臨江村紅色底蘊深厚,為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激活亮眼紅色,結合臨江街道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特投資80余萬元,將臨江街道東頭原臨江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造,建成3層共450平方米的規模較大、綜合性較強臨江文化館,作為臨江紅色文化的載體,以增強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其社會教育作用,促進黨史學習,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斷推動臨江村鄉風文明。同時福渡鎮安排專人專班負責文化挖掘,并邀請無為史志辦等相關部門齊心協力,多方收集戰史資料,普查紅色資源,提煉紅色內涵,講好紅色故事,將紅色文化代代傳承,從而凝聚強大的發展動力。
臨江村黨史展示館
凝心聚力接地氣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臨江村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較上屆下降5.5歲,大專及以上學歷的7人。以創新形式推出“鄉愁臨江,夜話振興”行動,利用晚上下班時間,包片村干部、黨員志愿服務隊與村民閑談,聽民意、匯民智、促發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更符合民情、更順暢有力。通過開展美麗庭院、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好婆媳、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樹立先進典型,示范引領群眾聚焦鄉風文明建設,積極營造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圍。
鄉愁臨江,夜話振興
突出黨建引領 助推村集體經濟“壯筋骨”
臨江村現有12家農業專業合作社,21家家庭農場,為大力發展產業,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臨江村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土地流轉,集中連片進行產業升級,引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本地具有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目前臨江村吸納部分農業企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在中心村周邊集中流轉土地3200畝,建設1500畝鮮糯玉米基地、1750稻蝦共養基地。通過深挖農業產業的二、三產業潛力,農業產業商業化,適應當前形勢積極開展網絡銷售農產品,助推全方位多渠道不間斷地增加農民收入。
臨江村黨史展示館
同時,臨江村云臨農業專業合作社是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不斷盤活村級資產和資源,鞏固產業發展,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將閑散勞動力組織起來,以勞務總承包的方式優先承接道路養護、綠化管護、水花生清理、公益設施養護、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充分激發村集體收入活力,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為群眾帶來勞務收入,實現雙贏。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穩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發展。(李云燕)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