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明創建 > 文明村鎮 >正文
建設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打造城市名片促進鄉村振興
我市2022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位于陡溝鎮裕興村、貴山村、金李村和百官圩村,總面積2.34萬畝,覆蓋人口超過1.5萬。根據鄉村振興規劃、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等,圍繞提升糧食產能和助力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建設,科學規劃、精心布局、精準設計,投入各級財政資金5265萬,統籌美麗鄉村、扶貧銜接資金、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項目資金約3000萬,著力提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實踐。
高標準規劃項目初步設計。在組織初步設計編制時,設計單位要經過不少于2輪現場調查、征求干群意見和方案比選。創新開展縣本級初步設計預審,嚴格初設審查把關。我局委托“第三方”技術服務單位,組織農、水、土壤等相關專家現場審查設計,充分征求示范區干群意見,認真開展比選、論證,保證初設的科學性、合理性,最大限度減少項目實施時變更。切實形成“設計思路主要負責人把關、項目布局分管負責人親自到場、單體工程定點村負責人把關”的工作格局,確保設計文本精度達到“項目布局多元化、示范區網格化、項目建設精細化”的標準。
高起點落實工程質量監管。一是在年度項目實施初期,開展所有項目施工、監理單位集中約談,為規范監理行為、保證監理切實履職,邀請行業專家就如何“規范行為、切實履職”,對農田建設管理人員、施工監理進行專題培訓,充分發揮專業監理的“專業人員干專業事”的作用,確保質量控制在工程實施的每個環節得以落實。二是推行“一到、二看、三查”制度。即:農田建設管理人員、項目鎮政府分管負責人,在每個骨干工程施工中,至少要到現場檢查指導一次并提出要求;“二看”是“后進看先進、自查自糾回頭看”。“三查”是業主不定時檢查監理人員出勤到崗和工作開展情況;專業監理人員對進場原材料、隱蔽工程等開展專業檢查;業主會同第三方技本機構中期檢查已建、在建工程是否符合施工圖設計、進度和數量要求等。各項制度的建立和措施的落實,有效地保障了工程的建設質量和施工進度。三是積極對接市發改委,按照《關于啟用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全生命周期監管平臺標后監管系統的通知》文件精神,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標后監管相關內容同步納入該系統,從而進一步建立項目信用評價體系,為后期項目招標工作夯實良好的基礎。
高質量落實新增耕地任務。為進一步落實新增耕地任務,市農業農村局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度協作,由市自規部門牽頭組織招標新增耕地建設任務專業設計單位,設計要求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中,設計信息和設計成果共享,統籌實施。經初步測繪,2022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新增耕地資源約230畝,可納入高標項目設施的新增耕地約120余畝。 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成后,通過“小田變大田”、土地平整措施將原有102個小田塊合并成28個大田塊,預計新增有效耕種面積120畝,減少機械、人工使用成本,提升耕種效率;通過土壤改良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升土壤肥力,預計增加糧食產量65萬公斤以上;同時帶動和促進農民工就近就業農民工150人次,增加工資性收入542.5萬;項目村通過管理費分成,增加村集體收入60萬元以上。(張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