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福渡鎮:鄉風文明繪和美畫卷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行走在福渡鎮周閘村平坦的水泥路上,放眼望去,一片片金色的稻田是豐收的喜悅,一幢幢整齊的樓房是富裕的象征,一幅幅多彩的文化墻是精神的豐富……廣袤的田野鄉村正在見證著一場深刻變革,文明鄉風仿佛一支畫筆,筆尖所到之處揮灑出一幅大美鄉村的宏偉畫卷。
一直以來,福渡鎮周閘村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改善群眾生活,持續深化移風易俗,人民群眾精神風貌更加昂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文明創建氛圍更加濃厚,文明新風吹遍周閘村每個角落。
截至目前,周閘村已獲得“安徽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蕪湖市鄉村振興示范村”“蕪湖市鄉風文明示范村”“蕪湖市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
產業興旺,讓群眾變富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同時也是產業興旺的重要資源。周閘村根據全村水域多、廣和集中的特點,重點打造稻蝦綜養產業,面積約3000畝。2022年小龍蝦收入超過3000元/畝,效益喜人,村民收入顯著提高。
周閘村積極響應號召,大力推進土地流轉,打造渠相通、路相連、田成方、旱能灌、澇能排、環境美的農業“標準地”,吸引新型經營主體“拎包入住”,目前已將集中流轉的30畝土地發包給無為瑞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種植,并實施了村級休閑采摘項目,收獲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統計,2021年,周閘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870元,稻蝦連作主導產業人均收入7404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5.6萬元,2022年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80萬元,周閘村真正地從貧困村變成了人人向往的富裕村。
移風易俗,為群眾減負
“特殊時期,我們絕對配合,服從大局,喪事簡單點是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為了我們大家好。所以我們一家人商量后決定老人喪事一切從簡。”沙灣村村民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家中老人去世后主動提出不辦理殯前祭拜法事,不搞出殯、送葬儀式。
過去,鄉村陋風陋俗、人情往來事項多、負擔重等痛點堵點問題一直困擾著福渡鎮廣大群眾。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文明建設水平,福渡鎮持續深入開展“推進移風易俗 涵養鄉風文明”宣傳活動,更新村民思想觀念,涵養文明新風,遏制農村生活中存在的大操大辦、借機斂財、揮霍浪費等不良習俗,近年來,農村社會風氣向善向上向好發生巨大轉變。
群眾紛紛表示,以前大家都喜歡大辦酒席,互相攀比,禮金也是越隨越多,給生活增加了不少負擔,現在隨著移風易俗不斷宣傳推廣,大家思想轉變了,勤儉節約、喜事簡辦成為新時尚,文明氣息撲面而來。
文化惠民,給群眾添彩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福渡鎮周閘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注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開展多樣文化生活,厚植文化底蘊,點亮百姓生活。
周閘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為載體,開展“舉旗幟·送理論”理論宣講活動、“文化進萬家”普惠性活動……同時,在春節、元宵等重要節日,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順應了農民群眾需求,為群眾辦了實事。
2022年,周閘村已開展“正月十五‘搓’元宵”“親子共沐書香,強國復興有我”“文化下鄉送春聯,翰墨飄香迎新春”等文化活動8場,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1個新時達文明實踐點,農家書屋、理論大講堂、文化廣場進一步完善。
“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老百姓對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需求越來越熱切,希望開展多樣的文化活動將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讓村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寧、更幸福。”周閘村黨總支書記范業虎說。(羅月)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