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劉渡鎮慶豐村:人居環境奮作揖 花好月圓正當時
“對月高歌,嫦娥伴我愁;臨水狂舞,龍女送情眸……”。中秋時節,伴隨著優美的旋律,慶豐村文化廣場上村民載歌載舞;花好月圓之時,晴空中飄忽著傳來的聲音,滿滿幸福感。
圖為慶豐村村貌。
“今年中秋不一樣,環境非常好,改水改廁到位,整個村莊干凈,沒有一絲垃圾,這樣的環境不唱歌跳舞豈不辜負了良辰美景”,中秋節當夜,難得回家徐女士放開了手腳,廣場上盡情綻放……而如此有興致的村民卻不止徐女士一人。慶豐文化廣場上的歡聲笑語,正是全體村民推進人居環境的結果。
昔日的規劃,只為今時的歡。慶豐村的人居環境改善一路走來,說到底就是“小步快跑”:近十年,慶豐村村“兩委”是一任接著一任上,一茬接著一茬干,努力從村基礎設施點滴之處深挖細摳,圍繞村莊7.37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從村莊規劃、溝塘河渠治理抓起,由市鎮各級,先后投入數千萬元資金加強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近三年又調快步伐,2020年村申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投入500余萬元,2021年完工之際,新建的美麗鄉村靚麗風景,在方圓數十里首屈一指,2022年村在原有的基礎,又投入數十萬元完成“綠化、亮化、美化、潔化”的“新四化”高配,談起慶豐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任書記李愛兵深有感觸。
支部引領,“頭雁”作用強
慶豐村通過大力宣傳,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村組戶三級聯動機制,有效保證人居環境與生活垃圾整治穩步推進;通過發揮“黨員之家”掛牌亮身份、無職黨員履職盡責方式協助村委干部入戶訪談,提升村民搞好環境思想覺悟;通過與市、鎮雙聯雙應,“走親戚”活動,強化組織引領,提升村民實施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通過“門前三包”“煙頭不落地”“五清一改”等方式為抓手,自今年5月份以來,村支部已牽頭解決涉及人居環境整治問題100余件,形成“衛生整治人人參與,美好環境家家受益”的氛圍,人居環境改善上了新臺階。
圖為慶豐村休閑廣場。
“任何時候依靠組織、相信組織,慶豐村通過組織上選派幫扶,由蕪湖市機關事務局撥付了20萬元幫扶資金,用于人居環境改善,此舉既解決村多年懸而未決的‘亮化’難題,也強化了村基層黨支在村民中的信任——新換屆村支委能想事、會干事,干得成事。這里必須指出,任何時候贏得群眾信任、有群眾的支持是政治上的頭等大事,也是干好事、干得成事的基礎”,李書記在日記中寫下了他的感想。
‘干’字當頭,無堅而不催
只有動起來,干起來,村莊才會好起來,才能在探索適居、宜居鄉村振興道路有話語權,才能打造出人居環境建設上人人向往的“中國夢”。慶豐村位于劉渡鎮西南,人口3079人,耕地2000余畝,主打螃蟹養殖,地理位置、產業前景、耕地面積綜合起來不占優勢,但村先后獲評“蕪湖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蕪湖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全省“陽光村務工程”建設工作先進集體、“2021年度安徽省衛生村”“蕪湖市五好關工委”“安徽省省級森林村莊”等稱號。一系列榮譽就是全體村民實干有力體現。實干興邦,實干讓慶豐村的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活垃圾治理起點與目標要求都高人一籌,2022年市二季度評比,慶豐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活垃圾整治在105個村莊評比中嶄露頭角,獲排名第二位,實現獎補資金3萬元,也更加促進全體村民奮發向上。
圖為慶豐村村民開展環境整治。
“自任書記開始,從不敢松懈,村人居環境改善必須全面融入日常各項工作中。平時看似毫不相干工作實則關聯性極強,都要認認真真去做。譬如新生村就排水問題發生的糾紛,假如當時沒解決,就不會有現在要求人居環境改善時的‘一呼百應’,唯有堅持、堅持,再堅持,‘干’字當頭,無堅不催”!村書記在他的日記上這樣寫道。
群策群力,迎著困難上
在推進人居中環境整治與垃圾治理雙融合發展中,慶豐村面臨資金困難、群眾工作難做等困難,但村“兩委”團結一心。村通過發揮自身模范作用,喊響“看著我做、學著我干,跟著我不掉隊”,村“兩委”首先打掃房前屋后衛生、整治好自家庭院,帶動周邊鄰居。針對少數村民,雞鴨散養、亂扔雜物等突出問題,慶豐村“兩委”分區管控、交叉督促,規避親友間抹不開面子,最終實現全村“六畜”無散養、村民不亂丟雜物;對于改廁、污水處理,發揮村民自治,群眾自籌等措施,結合上級資金獎補,自建污水處理池。慶豐村先后在15個村組實施人居環境示范點,聘用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讓他們負責日常環境衛生保潔檢查、散養家禽勸阻等。不斷實行環境衛生治理宣傳進校園,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教育廣大群眾,引導在村幼兒,從娃娃抓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圖為慶豐村夜景。
“我知道單個人員力量,對于整體村莊人居環境提升而言,微不足道,通過發揮村“兩委”、“五老”同志,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引村民齊出力、共參與,基數變大,效果非常明顯,實施一個月以來,遇到的新問題和需要解決的矛盾成倍增長,但只要效果好,再難也得上?!贝鍟浝類郾谒娜沼浬显俅螌懙馈?/p>
干出靚點,群眾看得見
干出點特色,擦出些火花,激勵士氣,是慶豐村“兩委”的工作方法。慶豐村結合村情,從保護鄉土文化基因出發,不斷加強村莊建筑特色、風格的規劃引導。當前“魚文化”廣場維妙維俏;修訂后的村規民約飽含慶豐村傳統的人文情懷;法制廣場漫畫栩栩如生,成人兒童都能受到教育;融健身與娛樂于一體的文化廣場與眾不同;傳承經典的慶豐村村史館別具一格;特別打造的美麗庭院、美麗菜園、美麗果園、美麗村景、美麗田園適合農村特色“五小園”非常接地氣,成為人居環境展示中不可或缺的亮點。
“保護環境,持續描繪生態綠”。慶豐村在江畔邊、G347國道沿線補植行道樹10000余株,構造垂柳彎腰,一副向行人致敬的美好愿景;構建樓宇全部掩映在樹叢中,作綠色生態森林村莊的先行者;不斷興建微風蕩漾、水波不興、天空蔚藍、游人興致不減的臨水景觀,美麗生態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
打造特色“不夜村”。夜間從G347國道驅車回慶豐村,豁然一亮,村莊到處亮晶晶,村內已有商家晝夜“不打烊”,服務過往的行者,夜里的“城”與“村”真的分不清,而慶豐村的“不夜村”還多了份寧靜。
“我喜歡我的家鄉,我的村莊,中秋月圓之夜于我而言,多了一份靜謐和諧,心曠神怡之際,我感覺思維敏捷、思路更寬,這讓我畢業之后回報家鄉的意愿更為強烈!”保送上海高校攻讀研究生的畢敏,中秋節回鄉時這樣跟我說。
持續的努力,終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景致來了,這不是詩人的夢,它就在慶豐村,它是村人居環境改善、生態良好的象征,村民們的幸福感、存在感、獲得感無處不在,慶豐村,一個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拉開。(周琴)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