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洪巷鎮:愛心助學 情曖革命老區
秋雨送涼爽,丹桂兩芬芳。8月26日上午,蕪湖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攜愛心企業人士一行10余人,趕到革命老區洪巷鎮開展“情系老區,愛心助學”活動。
圖為向姥山村捐贈資助金
戴尉華一行首先來到姥山村,向魯菲等28名困境學生,共發放了3.04萬元資助金,其中小學生500元/人、高中生800元/人、大學生1300元/人、研究生1800元/人。資助現場學生及家長笑逐顏開,氣氛熱烈,陣陣掌聲飛出窗外,清脆而悅耳!捐助企業安徽酒香四溢酒業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彭軍,結合自己的求學與創業經歷,勉勵同學們勤奮學習、立志成才,胸懷感恩,建設家鄉,報效國家;并希望有更多企業參與到愛心助學行動中,為紅五區困境學生,搭建起一座圓夢橋梁。受贈學生代表,合肥師范學院大三學生魯菲,在發言中不無感激地說:“在這個人人能奮斗,奮斗有意義的時代,每個學生都擁有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遇;我們一定要自立自強,發奮努力,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成績回饋關愛,用真情傳遞愛心,用行動報效祖國。”
圖為向仁泉小學捐贈書包
隨后,戴尉華一行來到了仁泉小學,開展新學期、捐贈新書包活動,共向仁泉小學100余名小學生,每人贈送了一個印有“紅色五區、精神賡續”的書包。戴尉華在捐贈儀式上,深情回顧了自己的父親,現年96歲的新四軍老戰士戴祠的革命經歷。戴祠13歲參軍,成為新四軍七師19旅56團偵察連的一名“小兵張嘎”,送情報、抓奸細、購藥品、察敵情,多次往返于淪陷區,履險蹈危。有一次被日軍從土橋一直追趕至練溪境內,得一老鄉幫忙,藏于地窖中而幸免,然而該老鄉十幾歲的兒子被日軍抓捕而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和父親戴祠多次尋找這位老鄉,苦于無果,這也成為他父親至今都解不開的心結。戴尉華最后寄語廣大學生“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
仁泉小學始建于1933年3月15日,由戴安瀾的叔父,愛國開明人士戴端甫私資創建,當時的教師隊伍中有任惠群等多名中共地下黨員,具有濃厚的革命傳統文化底蘊,培育了大量對國家、對社會具有突出貢獻的人才。仁泉小學校長梅榮兵在致辭中,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并表示學校全體師生將握緊歷史接力棒,把紅五區的好精神、好傳統、好作風傳承下去,奮力振興鄉村教育。(通訊員 徐小松)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