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泉塘鎮:以生態優先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為落實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多年來,泉塘鎮統籌協調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之間關系,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強化引導,多措并舉,以點帶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以線畫綠”,確保“高標準、大面積”綠色種植。
一是利用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總投資近億元,到2021年底,可建成面積達6.4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二是強化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建成綠肥還田示范片300畝,水稻收割前種植紫云英,次年翻耕腐熟,以綠肥替代化肥,改良提升土壤底質和肥力,后茬農作物增產明顯,減少化肥投入量,保護耕地底質;建成水稻機械深施肥技術集成示范片400畝,在機械上加裝肥料拋灑設備,旋耕翻田時同步施用控緩釋配方肥,形成旋耕深度內的全層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對水體造成的富營養化,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三是將畜禽生產同種植業有機結合,在全鎮3家畜禽企業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開展秸稈飼料化利用,2020年,共為本地消化利用秸稈2700余噸,從源頭上減少秸桿焚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四是建成鎮級農業廢棄物分類收集點1個,15個村(社區)建立村級收集點45個,落實專人不定期對農業廢棄物歸類收集轉運。
二、“以面鋪綠”,確保“高品質、大收益”綠色水產。
一是大力實施生態養殖,在全鎮養殖區推廣了以“活水、種草、移螺、稀放、混養、優苗”為主要內容的生態養殖模式,為河蟹養殖營造一個類似天然的生長環境,減少致病因素的產生,從而減少藥物投入;二是落實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普及養殖技術和規范用藥知識,以生物制劑調節水質為主,通過建立水產養殖生產臺賬和不定期抽檢農殘等手段和方式,嚴格規范用藥,確保河蟹等水產品品質;三是利用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于2020年投資近800萬元,對蕪湖市泉塘現代漁業示范區1000畝的塘口進行升級改造,重點建設養殖區溝渠護坡、生態浮塘和農業廢棄物處理等尾水、面源污染處理項目,對示范區主入口道路硬化,通過對示范區建設的再提升,促進漁業生產規范運行,推進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三、“以點綴綠”,確保“高利用、低排放”綠色畜牧。
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共投入60余萬元,為全鎮3家畜禽規模養殖場、11家畜禽養殖專業戶建成了沼氣利用系統、干糞堆積房、糞污處理池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池等糞污處理設施,全鎮畜禽養殖規模場和專業戶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通過將畜禽糞便發酵轉化為燃料或有機肥等形式,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有效實現了畜禽糞便的高利用和低排放。
我鎮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做到綠色種植鋪設成面,綠色水產輻射為片,綠色畜牧聚焦成點,農民生態理念明顯提高,生態農業發展后勁十足,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現了鄉村振興同生態環境同步發展。(通訊員吳靜)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