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補短板 鄉村振興增后勁
2020年以來,慶豐村以“補短板、強弱項”為抓手,聚焦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風險的消除,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提升脫貧成色和質量。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多措并舉,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特色種養業“一村一品”加速產業興旺
螃蟹養殖是慶豐村的貧困村“一村一品”主導產業,是村集體增收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慶豐村雖地處長江沿岸,境內水網縱橫,但河道、溝渠雜草叢生,水源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嚴重制約該村螃蟹產業的規模化養殖及其品質的提升。
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收官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時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慶豐村使用2019年特色種養業產業扶貧基地和“一村一品”發展扶持項目資金采購了碎草船和全自動割草船等機械設備。 一方面,碎草船和全自動割草船可以快速有效地清理溝渠河道內的雜草,為改善螃蟹養殖水環境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又能大大提高現階段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效率,為清淤清障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將設備對外租賃和作為固定資產入股,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以上,做到了產業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兩者兼得”。
人居環境改善助力生態宜居
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慶豐村始終將“生態宜居”作為一條重要的標準。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中,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黨員干部的宣傳帶動,各自然村也自發成立人居環境理事會。理事會負責安排專人定期對村莊內公共區域和失能貧困戶的環境衛生進行清掃,并動員村民自籌資金用于本村環境整治,對資金嚴格管理并公示使用情況。各自然村還建立了微信群,在群內動態發布人居環境整治的進度和效果,村民也可以“隨手拍”,對發現的環境衛生問題及時拍照發布在群內,讓每一位村民都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監督員。“村民理事會扎根于農村,帶著鄉土氣息,最懂得村民需要什么、想什么。村民理事會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村民的監督,理事會的每一份成績都書寫在村民的心頭。”慶豐村紅星自然村理事會會長徐伙星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貧困戶也積極參與其中,護路員、道路清掃員、秸稈禁燒宣傳員,這些公益性崗位既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又改善了村莊環境,同時貧困戶通過親自參與的過程還能切實感受到環境變化帶來的好處,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環。2019年,慶豐村二房自然村被評為“安徽省森林村莊”。
扶智扶志結合提升鄉風文明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群眾的思想問題,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此,抓住鄉風文明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關鍵。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慶豐村認真貫徹落實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要求,堅持精神扶貧與鄉風文明建設同部署、同落實,著力開展鄉風文明提升行動,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不斷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實施鄉風文明提升行動以來,慶豐村積極引導帶動廣大村民參與鄉村振興、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了“好婆媳”、“身邊好人”、“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挖掘評選出一大批敬老睦鄰、勤勞自強、創業致富等方面的好人好事和先進人物。
慶豐村委會主任李愛兵說:“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對廣大村民逐步引導教育,村民素質一步一步提高,村民之間關系融洽了,廣大黨員帶頭對村里的特困戶進行幫扶,村民們也在生產生活中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
黨建引領、“一抓雙促”彰顯治理有效
慶豐村堅持黨建引領,打造黨建品牌“六微”黨組織:一是細化“微組織”。在村屬黨支部下進一步細化黨小組結構,結合村民組情況設置6個黨小組;二是推行“微教育”。除集中式培訓外,注重從細微處入手,從現實中抓起,多結合生活實際、發展實際開展一些實用技術推廣教育,增強吸引力和實用性;三是實行“微管理”。從看得見、摸得著的抓起,以黨小組為單位,對辦一件公益好事、開展一次幫扶活動、研讀一本好書或提出一項好建議等進行積分制管理,引導黨員積極參與到村級事務當中;四是開展“微服務”。打造村級服務陣地,做好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結。結合日常走訪和信息反饋,對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村民上門服務;五是強化“微監督”。繼續完善“四議兩公開”民主議事制度,做好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發揮,認真執行線上線下信息公開,廣泛接受群眾監督,注意集思廣益、善聽善行;六是開設“微課堂”。定期召開黨員大會,由村兩委干部輪流上講臺開黨課,講述對身邊優秀事跡的學習和黨的最新政策法規的學習理解,提升黨員參與意識和學習意識。
通過堅持“一抓雙促”,發揮黨組織帶頭效應,慶豐村的扶貧、人居環境等各項工作都在鎮對村考核中名列前茅。2020年獲得“蕪湖市鄉村治理示范村”稱號。
集體經濟“培強村”帶動生活富裕
2014年建檔立卡之初,慶豐村的集體經濟只有5萬元,而且主要依靠碼頭和砂站租金,近幾年長江沿岸因環保拆除了碼頭和砂站,慶豐村也按照長江經濟帶“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的要求及時轉變發展思路。
2020年,慶豐村在壯大集體經濟上持續發力出新招,一是盤活村組資源型資產,將各自然村塘口、土地等資源統一發包,二是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與螃蟹收購商及養殖戶簽訂三方協議,通過代銷螃蟹等農產品,為農戶服務的同時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作為市級“培強村”,慶豐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60余萬元。村集體“腰包鼓了”不是最終目的,下一步慶豐村將利用集體經濟收入發展產業,帶動困難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走向致富之路。(蔣昌軍)
責任編輯: 趙倩